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四世三公>第四三八章 战事起(三十一)
误,后果将会更加的严重了。

在审配承认错误之后,袁绍似乎相当满意的点了点头。文丑、逢纪和审配三人承认错误,除了表示出三人有担当之外,还间接的反应了袁绍的威信。正是因为袁绍的威信还在,他们才会如此自觉的站出来承认错误。倘若袁绍威信不足。三人又岂会这么自觉。所以,在审配也承认错误之后,袁绍自然是很满意的。

“正南之策也是相当合理的。不过,不俊和元图二人指挥不力。致使此战惨败。有战斗便有失败,不能将责任怪责到任何一人身上。说来我也有错,没能及时的发现公孙瓒的计谋。不过,为了给麾下将士们一个交代,此次便委屈你们了。”

听得袁绍这么说了,文丑、逢纪和审配三人俱是松了一口气,袁绍都这样说了,显然并没有深究的意思。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主公仁义,属下等敬服!”

又是一番毫无营养的赞美之言,等到把此次战败的事情彻底揭过之后,接下来便是商讨对付公孙瓒的问题了。

“主公,虽然公孙瓒撤到了遒县,然而,对于我军而言却是件好事。”

逢纪和审配二人在这一次的战事上都有责任,许攸又不在这里,田丰向来不争权夺利,故此。站出来说话之人自然是郭图。

带着冷笑、得意的表情扫了审配和逢纪二人一眼,只听郭图朗朗说道:“故安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即便公孙瓒军心动摇,想要轻松拿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这一次公孙瓒却是利令智昏,放弃偌大的故安城不守,反而退兵到遒县。遒县不过一座小城,城高不过三、四米,若是我军攻城,公孙瓒的优势并不大。同时,因为袁太守拿下通县。若是从另一面出兵遒县,公孙瓒便会落入两面夹击的境地。局势反而更加不妙。所以,公孙瓒只要有点头脑。便会放弃遒县撤回涿县。如此,主公便可不费一兵一卒的拿下遒县。”

“公则所言甚善!”

袁绍刚则发了逢纪和审配二人,自然不能立马就跟二人好脸色。因此,帐内唯一的一个心腹谋士,现在必须得好好重用。

“不过,吾弟虽拿下通县,我等也未知吾弟是否会与我军汇合攻打遒县。故此,要拿下遒县,还要其他计策,不能只依靠吾弟的压迫。”

袁绍这家伙就是好面子,若是遒县是因为袁常的原因而拿下,他的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故此,袁绍将目光看向其余众人,希望谁还能出个好主意。

“主公,属下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就在袁绍话音落下后不久,武将一列却是有一人站了出来,众人举目望去,说话之人却是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

张郃的武力属于一流武将级别,同时,张郃的统军能力和军事谋略也不差。

历史上,张郃原本是在黄巾起义之时开始崭露头角,当时的张郃是冀州刺史韩馥的军司马,也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后来袁绍喧宾夺主成为冀州刺史,张郃便转而效忠袁绍。而在如今这个时代,或许是因为袁常穿越而来导致历史改变,张郃在讨伐董卓之前便投效袁绍。袁绍原本是韩馥的麾下,但是因为其名望和兵力的强大,韩馥虽是袁家的门生故吏,却也对袁绍多有堤防。当初讨伐董卓之时,袁绍自是起兵响应,而韩馥害怕袁绍坐大,坚持不同意袁绍出兵。后来在麾下的强烈反对之下,韩馥才同意袁绍起兵,最后袁绍成为了联军盟主,韩馥也无可奈何。

而历史上张郃在攻打公孙瓒之时立下不少战功,被升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但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於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反驳:“曹公的营盘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於琼等人被俘,我们也就要当俘虏了。”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派他攻打曹操军营,结果不但没攻下,缺乏救援的乌巢也被劫了。郭图将计谋失败后,诬陷张郃失败后出言不逊。张郃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

关于这一点。砖家叫兽们也颇有争议。

看演义和魏史中记载,张郃是因为郭图的陷害这才转而投靠曹操。然而,在袁绍的记载之中,张郃却并非是这个原因。张郃和高览二人在乌巢被烧之后,知道袁绍必然要失败,再刚好有郭图进谗,张郃和高览二人便顺势投靠曹操。在演义之中就有一句“吾有是心久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张郃和高览二人早就有叛逃袁绍的念头。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会,若是直接就背叛,便会留下骂名。可是,因为郭图的推波助澜,张郃和高览二人投效曹操反而变成了弃暗投明的行为。

当然,张郃和高览到底是何念头,暂且不论,不过,张郃真正成名却是在投效曹操之后,这一点却是毋庸置疑。

张郃投效曹操之后。颇受曹操的重用。曹操交给其部队,让他跟随自己攻打邺城,占领了邺城。张郃又跟随曹操到渤海攻打袁谭。他单独率军保卫了雍奴,击溃了敌人。随同曹操征讨柳城的时候,张郃和张辽担任先锋,


状态提示:第四三八章 战事起(三十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