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番厮杀过后,排出雁形阵的戎军便从两翼包抄过去将秦军三面都围了起来。
但随后,秦军却在卫木所率领的骑兵几番冲击之下,使得戎军包抄的两翼阵型有了些松动。
而秦军的方阵灵活性便在此时显露了出来。
看似一个大阵中的无数小方阵不停的随着中军令旗在左右转换,随时将兵力调到需要的地方。
而戎军的两翼松动后,便在他们主将的号令之下,迅速撤退了回去。
一方是捍卫过大秦北疆的精锐之师,一方是近一年来百战百胜的新锐兵士,两军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直到姬林戎军还是凭借着兵阵更加熟悉,兵士能力更加出众而渐渐占据了上风之时,樗里骅才下令鸣金收兵。
见秦军有条不紊的撤退而去,姬林戎军也不敢太过大意,非但没有追击,反而也缓缓撤入了城中。
此时,已据开战过去了四个时辰。
回营之后,樗里骅便与魏元琦、卫木等人穿梭在营中的每一个角落,除了亲自查看兵士们的士气之外,也探望了那些受了伤的兵士。
回到帐内,樗里骅便和魏元琦、卫木讨论起了今日一战的得失来。
最终,三人得到的结论却是惊人的一致,虽然此次夺取姬林或许会损失较大,但胜利的一方终将会是自己。
因为今日一战,让那些从没有打过这样阵战的新兵见了血,让那些觉得戎军野战无敌的新兵起了信心,而且通过今日一战来看,姬林的那些叛军们仿佛并不像半年前抓来的斥候说的那样,死心塌地为张仁卖命。
在今日的战斗中,秦军人数虽然占优却始终处于被动之势,若不是厚实的方阵让所有人不至于惊慌失措,换个其他战阵或许今日的战斗中将会数次被戎军冲垮大阵。
但樗里骅三人却对此并无担忧,既然方阵有效果,那便明日继续用便是了。
而姬林城中的张仁此刻却是一脸的愁容。
显然,他低估了这些从军不到一年的新兵们。尤其是那一千多的骑兵,他们来去如风,冲杀勇猛悍不畏死,当真是勇猛至极。
这半年多来,他也曾派出了无数的斥候去打探瀚海城秦军情况,所以对樗里骅取河西六县之地,招募两万多新兵之事也是清清楚楚。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今日一战让他对秦军的主将有些刮目相看,他绞尽脑汁也记不起来大秦何时有个叫樗里骅的年轻人如此的厉害。
二十来岁能做到校尉,除了雍、赵、方三家子弟外,还有谁能够如此的平步青云呢。
更何况从今日的排兵布阵来看,那秦将并不是个腹中空空的纨绔子,调兵遣将也倒是颇有些章法。
虽然他们排的只是最简单的方阵,但在那秦将的指挥下,却让自己无论怎么变阵攻击都无法讨得好来。
今日的一战,自己可是损伤了近两千兵士,虽然看得出来秦军的死伤比自己还要多些,但他们却始终没有退缩,更也谈不上溃败了。
当年自己跟随江户在方元恒的带领下南征北战的时候,那齐国人和蜀国人别说死伤二成了,多半仅仅死伤一成人马便都会
掉头就跑,溃不成军的。
而对面这些秦军却死伤快两成都始终在坚持着拼杀。
总以为自己的朔方军原本就是大秦的铁军,虽然比不上被江户带走的那些精锐,但也是勇冠三军的战士,却没想到今日遇到了对手。
更为可怕的是,对于那些秦军他是知道的,从情报来看那些秦军的大多数兵士操练了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此后的数日,张仁依旧每日派出兵马出城与秦军交战,但渐渐的他便发现了一些异常之处。
那秦军排出的方阵中,位于最前方的并不是其最为精锐的兵士,而仿佛是想在战争中锻炼新兵似的,他们每日的交战都会换一些战力并不如何强的新人担任前军。
所以每日的交战,秦军总是会在最前方兵士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下令鸣金收兵,这让自己对秦军主将的胆大心细起了敬佩之意。
需知前军兵马往往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一旦前军被破则全军多半会失了锐气,除了撤退外便是会被击溃的。
但秦军主将却敢于冒险,并能够准确无误的在前军显出溃败迹象之前下令撤军,这让从小兵一步步打到今天地步的张仁都有些惊叹不已。
虽然每日双方死伤的人马越来越少,但张仁也发现,秦军兵士再也不是刚刚来时那般不经打了。
索性,张仁便下令从此之后不再出城迎战,只是坚守城池,等待秦军粮尽自然退去便是了。
当樗里骅发现戎军不再出城之后,稍微有些遗憾的叹息一声后便下令全军休整。
此时,樗里骅的大军已经剩下了一万一千多人。
多日来的连番激战,让樗里骅的兵士损失了近四千人,但所有人都明白,除了首日战死两千多人外,其实此后的每日交战,自己一方的损伤并不太大。
尽管如此,樗里骅依旧没有下令全军攻城,因为樗里骅打一开始便没有打算对姬林城墙进行强攻,以战养战是他最为重要的目的,只有与强军对垒,才能尽快的提高自己麾下兵士的作战能力。
这个策略是便是他与卫木等人商议了半年之久的根本目的。
但张仁毕竟是跟随过方元恒的名将,在看出自己的目的之后,便立刻做出了反应,这让樗里骅除了觉得有些失望之外,也对夺取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