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我在赵国当官>第104章西子来矣

“这次岁考的题目虽然出得周正,然则想要答得精到却也难。”江既明搁下酒杯,看向他们。

陆见深点头附和,“此次时策与防洪治水联系在一起,想必是想集群策之力罢。”

“宋兄,你答得如何?”裴希见宋玄坐在一旁不语,于是问道。

宋玄只是轻轻摇头,“我亦无十足的把握,待学政与教谕们批阅之后方才知晓。”

教谕署。

此刻,学政王艾、刘允,孙泰,以及朱教谕他们一同在教谕署里批阅岁考的卷子。

署内,分列两排坐案,案前排放着考卷。

朱教谕来得还算早,那会学政尚未来。岁考的主评人员便是学政,而教谕等人则在一旁协助。

教谕将自己批阅过的考卷往上呈,层层筛选后,最终才传到学政手里。

故而,此次岁考的头名,须得由学政来定夺。

朱教谕坐在案前,细细地批阅考卷。由于考卷已封住考生姓名,他并不知道自己批阅的考卷是谁的。

且笔迹变幻万端,光凭着字迹判断其人,亦是行不通。

就如他手里的这一份考卷,用笔为若水小楷,时策写得言之凿凿、词意透辟。

当然,也有写得辞藻华丽,却虚言满篇,毫无见地的文章。

当看到这样的文章,朱教谕脸上不期然浮现失望的神色,连眉也跟着皱了皱。

“在府学进修这段日子,他们到底在学些什么!”这些话朱教谕只在心里说着,连脸上的面色也没多少变化。

但是,一旁的张教谕就不一样了。性情耿直的他,全然是将心中的愠怒表现在脸上。而此时,他的脸别提有多黑。

然则,张教谕的脸色虽不善,却也没有出声。

但,当他批阅到第一道策论题“西子来矣”的时候,他霍然大怒,“简直不知所云!”

说罢,他气得双肩颤抖,执笔一挥写下批语,随之将其放到劣等的一侧。只要入了劣等的卷子,是没有机会呈在学政面前,可以说这位考生只能等明年岁考再来了。

朱教谕见张教谕动怒至此,随之侧身过去宽慰了两声。

张教谕摇头叹息,将方才那份考卷递过去给朱教谕看。

朱教谕拿过考卷,见他答的第一道题还规规矩矩。直到他看到“西子来矣”这道策论题时,他也忍不住热血一涌。

那名考生所答的是,“开东城,西子不来;开南城,西子不来;开北城,西子不来;开西城,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朱教谕眉头一挑,这道“西子来矣”的策题,本意是让考生阐述西施曲线救国。却不想,这位考生竟这般胡闹。

时下,哪位学子不知伐吴九术之四的,“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

当年越国选出秀媚出众的西子,使范蠡献于吴王。吴王由此沉溺酒色,耽于国政。

故而,后世才有西子救国的典故。却未曾想,该考生却写了些不知所谓的话语。

思至此,难怪乎张教谕在底下批道:“禀生去矣!禀生去矣!”

就在朱教谕看这份考卷时,回头一看,却见张教谕脸上溢满笑容。

张教谕连连捋着胡子,“该策文论古有识,思力沉挚。”

“不错,不错,更难得的是笔情清矫,纵横出没,变化从心。”

说罢,他欲翻看是哪位考生所写的。却见名字已被封住,这才想起现在已实行糊名之制了。

于是,张教谕将这份策文逐一批阅之后放到另外一侧,一会便有人来将策文传到学政案前。

学政刘允将送过来的策文再一一选评,他已见过多篇策文写得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然而,他看过的策文当中,即使文辞再好,至今,他尚且未寻得令他惊艳的文章。

何为惊艳,以刘允的定准来看,这样的文章定然是极有见地的。

“先生,这是新传上来的文章,请评阅。”下属又将一叠考卷呈了过来。

学政刘允微微颔首,随即拿起考卷看了起来。

当他看到第二张考卷时,上面的字句令他神色一变。

“……赋出于田,田资于水,故水利为农田之本……”

这篇策文的前部分,并没有像其他考卷一样,开始则歌咏历代治水名士,或是陈述以往的功绩,而是直接提出自身的见解。

“不错。”刘允微微颔首,将策文拿近一点,继续往下欣赏。

“水之为物,蓄而停之,何为而不害?决而流之,何为而不利?今疏导者,不唯凿四方之渠,分而入海。”

刘允眼眸一亮,自忖着,此子见识通透。如今赵国的治水良方,主要是以疏导为主,难得他一个身在学堂的人,竟能分析得这般精到。

他捏须颔首,南海郡临海,治水问题一直是当地官员的心头之事。

随后,他脑中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渐渐由惊喜变为激动。当即,他又将视线从速转移到考卷当中。

“……由此,须裁弯取直……而圩田之中,每十里可设门闸。”

看到此处,刘允一怔,神色略有不解。

坐在刘允旁边的另外一名学政孙泰,他也坐了过来,一同看着刘允手里的策文。

“何为裁弯取直?”

孙泰与刘允相视一眼,本来刘允以为令他惊艳的策文终于寻到了。未曾料,看到最后,该考生所提的对策竟是一些不知所云的法子。

他们都知道,古江蟠曲如龙形。故而,江水来源不远,而面势广阔。如果令


状态提示:第104章西子来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