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府中密谋天下,行宫之内催断肝肠,而侍中府邸也在上演一幕生离之悲剧,甚至可能是就此死别。
“子华,三日之内,你带昭姬和贞姬速速离开宛城,南下也好,北上也好,总之要避开这风口浪尖。”回府后便静坐了半宿的蔡邕唤来了弟子顾修与两个女儿,如此嘱咐道。
三名年轻人顿时大吃一惊,顾修急切道:“那老师您又该如何”
蔡邕沉声道:“老夫是汉臣,陛下对老夫恩宠至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当以死报效。”
“那学生也”
“胡闹”蔡邕大怒,吹胡子瞪眼地道:“老夫是两千石的侍中,尽节效死乃是本分。你这刚加冠的小后生,连官身都还未有,朝堂之事与你何干
老夫膝下唯一子二女,子在江左,可谓无虞,唯有这两个女儿不知如何安置。若她们有个三长两短,你难道要让老夫在悔恨中去死”
话可谓说的极重,骇的顾修连忙低头请罪:“请老师息怒,学生断不敢有此念头”
然而蔡琰姐妹却无法接受这一点,蔡琰性子平淡,只是静静地看着蔡邕,以此表示不满。而蔡贞姬却是一脸不悦,倔强地望着蔡邕。
蔡邕深吸一口气,叹道:“你们留下对大事没有帮助,若是事败,也只是多填进去两条性命罢了。”
温婉的声音响起,蔡琰平静地问道:“父亲既知事不可为,为何还要逆势而动”
蔡邕摇头道:“逆势而动那要看是逆何势。逆大势者粉身碎骨、身败名裂,如高祖开国,光武中兴,便是煌煌大势。
逆小势者舍生取义、千古流芳。如吕后称制,莽逆篡权时的忠臣义士。袁本初,恐怕算不得大势。再说了,在这些大义之外,人总要有些坚持。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何惜一条性命
可你们不同,你们仍是庶民,未受官职爵禄,算不得汉臣,这天下兴亡与你们无关。且寻一山野偏僻之地,坐观云卷云舒,待海晏河清之时再出来吧。”
“为人子女,又岂能只顾自身而看着父亲大人去死”
“为人父母,又岂能为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而牺牲子女”
四目对视,互不相让,看似温婉沉静的蔡琰却是继承了蔡邕大半的性子,一样的倔强。
知女莫若父,蔡邕自然早就料想到了这一点,他沉声道:“你以为老夫让你离开,是让你逃跑不,这是有着更重要的使命你且看看四周。”
蔡琰一怔,轻轻扫视了一圈蔡邕的书房,疑惑道:“父亲大人此言何意”
“这里的藏书,是老夫穷尽毕生精力所存所著。有先贤批注的经传,有老夫自己撰写的文章,与书肆之中那些毫无灵魂的纸张竹简截然不同这就是老夫毕生的心血你不走待到蔡府满门被诛,这些书很可能都会毁于一旦抄家的那些兵丁可识得圣贤文章但凡有一丝一毫的损伤,便是汝之罪孽”
蔡琰的心狠狠一颤,她与蔡邕真的很相似,性格上的倔强,以及对知识的热爱。一想到这些曾经令她手不释卷的书籍很可能会遭到损毁,她只觉得两眼发黑,不知身处何处。
见蔡琰动摇,蔡邕继续道:“你们离开,还得带着老夫的这些珍藏一起离开保护好它们,乱世中无人能识得其价值。但等到天下太平的那一日,这便是最无价的宝物”
蔡琰不再言语,似是已经被说服,蔡贞姬犹豫了一下,大声道:“那让子华兄长与姐姐一起离开便是,我没什么用,读书也不如姐姐,就留下来陪父亲”
蔡邕冷笑一声:“既然没什么用,你留下来又能做甚”
“我”蔡贞姬的眼圈顿时红了起来,虽然蔡邕平日里对她也没什么好声气,但如这般刻薄的话语还是第一次从蔡邕口中说出。
狠下心肠,蔡邕准备继续刺激小女儿,却见蔡琰轻声叹道:“够了,父亲大人,我会带着贞姬一起走的。”
蔡贞姬还待再言,却在蔡琰的目光注视下说不出话来,以眼神镇住了蔡贞姬,蔡琰轻声道:“不要让父亲为难了。”
看着决心已定的蔡琰,蔡邕心中也是百感交集,他轻轻颔首道:“既如此,你们先下去准备一下吧,老夫还有事要向子华交代。”
待姐妹二人告退,蔡邕对顾修道:“子华,你可怨老夫将如此重担置于你肩上”
“老师何出此言”顾修面色涨红,愤懑地道:“修本顾家庶出子弟,若非老师赏识,又岂能有今日何况昭姬、贞姬视修为兄,兄长保护弟妹正是天经地义之事”
蔡邕面含笑意的道:“只是视为兄长吗”
“这”顾修的脸更红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蔡邕笑道:“不必羞惭,这本就是人之常情,有何可顾虑之处不怕与你明言,老夫本想将昭姬许与河东卫氏,这也是早年有所意向之事。”
见顾修面露惊色。蔡邕乐道:“不必担忧,到了如今这般情况,此事自然不可能成行。卫氏子去年便已及冠,以卫氏高门而言,又岂会为了昭姬而推迟婚期此人想必早已成婚,此事自然作罢。
老夫看的清楚,在江东之时,你与昭姬之间倒还算是兄妹之情,但在宛城这年余时光,朝夕相处之下,生出男女情愫也属正常。你我师徒数载,也算是知根知底,你的为人自然是极好的。往后之事,老夫也无力干预,只希望你能不忘此时之心,此生不负昭姬。”
“老师”话至此处,顾修反倒生不出欣喜之情,蔡邕的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