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季汉长存>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 三
>“子龙勿忧,本官已书信赵国相董公仁,他会率军自南向北沿着太行山扫荡小股寇匪,并与孙国相一道把守井陉。井陉险塞,胡人绝无可能越过防线。”

赵云颔首道:“将军深谋远虑,倒是云班门弄斧了。”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临战之时若有疑虑可不好,子龙大可坦言心中所想,不必顾虑。”

“既如此……云有一问,请将军释疑。当日巨鹿县城,将军宁愿放弃大功,也要减少将士伤亡,怜惜百姓物力。此战为何又执着于要歼灭更多的胡人?”

赵云问完,李澈却是微微闭目,半晌后叹道:“子龙啊,因为本官要看的不止是此战的伤亡,还有未来天下的形势。

熹平六年,朝廷派遣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三路进发,意图讨伐鲜卑。结果三万精骑,一朝丧尽,死者十之七八。自此之后,大汉在边境的力量与威望便一落千丈。

前有并州诸胡攻杀刺史张懿,后有丘力居勾连张纯张举叛乱,往昔在大汉天威之下战战兢兢的胡人,如今却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幽州之地,经大司马安抚,加之公孙校尉军力强盛,尚能压制住胡人的气焰。可并州呢?虽然檀石槐死后,鲜卑四分五裂,但并州的南匈奴、休屠各胡、雁门乌桓,个个都成了狼子野心之辈!

大汉十三州部之一的并州,如今已近乎沦为胡人之土!我等暂时无力讨伐并州诸胡,但绝不能放任他们继续坐大!否则即便剿除国贼,还政天子,并州也再难收回了。

本官不希望将士们白白丧命,但事关并州九郡九十八县六十余万生民,这一仗,不得不打!”

堂中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赵云单膝跪地,抱拳道:“蒙将军信任,云愿效死命!此战既为冀州安宁,亦为并州永为汉土!”

李澈站起身来,双手搀扶起赵云,肃然道:“兵家至理,无非是选用良将,将帅一心,精诚协力。有子龙在,本官无忧矣。”

……

与此同时,常山国高邑县千秋亭迎来了几十名特殊的客人。几人皆是一身游学文士的打扮,却难以遮掩其凶煞之气,惊走了不少来此凭吊的人。

为首者正是河朔巨寇张燕,张燕并不理会那些被惊走的人,他径直走到千秋亭前,抬头仰望这座辉煌却难掩破败的古亭,静静沉思。

驱赶走守亭的吏员,张燕的亲随疑问道:“大战将起,大帅为何要来此处?”

“你可知这是何地?”

亲随挠了挠头,憨笑道:“俺听人说过,似乎是本朝光武皇帝即位之处?”

“是啊,更始三年,光武皇帝在此地即皇帝位,正本清源,与伪帝决裂,承高祖天命,再兴炎汉……国中的传说是这样吧?”

亲随连连点头道:“没错没错,听俺祖父说,从他祖父开始就是这样说的。”

“我也是听这个传说长大的啊,大战将起,想来看看这后汉天命初起之处。

只是这天命到底在谁?更始帝是光武皇帝族兄,也是正经的太祖高皇帝血脉,当时他已即位,为何天命不在他?

大贤良师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称汉德已衰,当建黄天盛世,可如今他尸骨都成灰了,大汉朝还在这。

这昭昭天命,到底是在眷顾谁?”

这复杂的问题显然难住了亲随,他瞠目结舌,半晌都说不出话来。而张燕显然也没指望亲随回答,他冷笑一声,自答道:“你赢了,你就是天命,而没赢的人宣扬的天命都是放屁!所以天命现在还在汉,但今后却又未必。”

“那大帅一定会被天命所眷!”

张燕一怔,看着神情坚定的亲随,他哈哈大笑道:“没可能了,当十万大军丧尽之时,天命就没了一半。而杨兄弟死后,我那天命就已经是放屁了。”

“大帅,俺们还有几万弟兄,都愿意追随大帅!”

张燕扫了一眼外围的几十匪寇,轻叹道:“他们真的还愿意追随我吗?投降官军可免罪,只需去那什么屯田?对,就是屯田十年,便可恢复自由身,还能分得土地,昨天又走了多少弟兄?”

亲随怒道:“这些人忘恩负义!他们都忘了吗?官府说的话怎么能信?恐怕都已经被拿了人头邀功吧!”

“如果我告诉你,他们确确实实都分到了土地,只是要参加那什么劳什子屯田,每年上缴六成的收成,你又怎么想?”

张燕的话语很平淡,却让亲随目瞪口呆,喃喃道:“这……这怎么可能?官府怎么会守信?”

上缴六成收获,若对于盛世的平民自耕农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是能激起民变的税额。但对于如今朝不保夕的这些贼寇而言,只要能有足够的口粮,白干活也毫无怨言。

更别提官府还画了大饼,十年一过,便能和普通平民一样,只收十一之税。

张燕叹道:“我也很惊讶啊,我记得推行这政令的官儿,似乎是叫李明远?半年前在巨鹿阻截我等归路的似乎便是他。

真有意思,冀州竟然来了这么一个官儿。最有趣的是,冀州的刺史似乎也支持他,你说他们要是早来些年,我们还用这样干提着脑袋的买卖吗?”

冀州并非没有来过清廉官员,前刺史贾琮便是,然而可笑的是,换了一个清廉的刺史,却能逼得冀州郡县长官挂印逃窜。

这事放在士林里是贾琮的美名,却昭示着冀州百姓生活在何等苦难的环境中。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 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