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盛唐太师>第一八四章家族企业化

第一四章家族企业化

一时半会没有想到好的说辞,杨天保便返回自己居住的小院,他走到书房翻阅这几日来各地传来的邸抄,这已经是他养成的习惯。

通过邸抄了解朝廷动向,推测朝廷风向。作为官员,这种名利场中,没有敏锐的嗅觉,注定会死的非常难看。

有一件邸抄杨天保有些动摇,贞观六年,上与魏国公(房玄龄)问对,魏公言,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

事实上,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他们本来就“耻与诸姓为婚”(《太平广记》卷一四《七姓》),再加上鄙弃皇室鲜卑胡化的文化传统、家法门风,所以不愿与皇室联姻,既不愿意嫁女于皇室(参见《太平广记》卷一四《卢氏杂说庄恪太子妃》条),也不愿娶公主为妻。

此外唐朝公主豪侈、骄纵者有之,专横、yín_dàng者有之,妒悍、残暴者胜多,公主不修妇礼的情况不仅存在,而且并不少见。公主不修妇礼,甚至专横、yín_dàng、残暴,使士族之家望而生畏,也是士族之家不愿与皇室结亲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其实已经碰触到了李世民的痛脚,李世民曾想为太子李承乾求婚清河崔氏,清河崔氏以无适龄女婚配为由,拒绝了李世民。随后,李世民这才向太原王氏求婚,然而,李唐皇室三代之内,鲜卑血统越来越盛,特别是到了李承乾这一代,鲜卑血统超过四分之三,众世族门阀纷纷惊拒,最终在历史上,李世民择苏氏女为太子妃。

然而,苏氏虽然在隋朝时期显赫,然而自苏威之后,又开始沿落,从此再无复起的可能,这成了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在李世民与房玄龄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李世民开始爆发了,他提出了“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的建议,接着就下令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负责修订,以便“刊正姓氏”,撰为《氏族志》一书,打破了以往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

杨天保恍然大悟,这就掀起了李唐皇室与世族门阀长达三十年的战争,修《氏族志》,表面上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传统,实际并不如此。

在魏晋南北朝时,谱籍是选官的根据,划分门第是看历代做官的情况而定,列为门阀的,都是累世冠冕之家。

李世民想通过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然而,武则天的上位,说穿了就是门阀与皇族政权的直接冲突体现,武则天战胜了门阀,大唐却输了天下。

想到这里,杨天保顿时感觉有了可以说服杨恭仁的理由。

……

杨恭仁有点伤心,当然主要是年龄大了,心没有以前狠了,一个家族的族长,就像一个王国的国王,没有霹雳手段,怎么可能把一个庞大的家族凝聚起来?

如果从前像杨天保这样明目张胆的想要脱离杨氏自立,他一定会暴毙而亡,这就像中国历来对于分裂势力一样充恨,坚决打击毫不手软。

然而,现在杨恭仁却没有动手,而是希望杨天保自己可以回心转意,只是一些钱,别看杨天保可以赚钱,不过这些钱,并不是杨恭仁所看重的。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这个口子不能开,一旦开了,人心就散了,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杨天保的问题,看似是他一个人的问题,然而却是杨氏乃至整个天下所有门阀必须面对的问题。

河东薛氏一直风光无限,然而南祖房如果不是出了一个薛仁贵,恐怕历史上他们就消失了,因为分裂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薛仁贵半生颠沛流离,连亲生妹子都要送人,养不起。

当然,杨恭仁并不知道薛仁贵的例子,但是他却知道这个口子不能开,杨天保能保留下自己产业,不交与家族公产,那么其他人同样也要分割自己的产业,弘农杨氏就会四分五裂,所有财力、人力、影响力的优势荡然无存。

杨恭仁长长叹了口气:“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呢?”

就在这时,杨天保走进杨恭仁的书房。

杨天保恭恭敬敬敛袂施礼道:“阿爹,我想跟你聊聊……”

“你改主意了?”杨恭仁看着杨天保过来,心中一喜,表面不动声色的说道:“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不正其心,何以抗社稷之重?”

杨天保掏出邸抄,放在杨恭仁面前道:“阿爹,你看看这个……”

杨恭仁不以为然的笑道:“想法很好,世族门阀的门第,乃天下人公认,怎么会以一纸而改变?”

杨天保想了想道:“阿爹,我的意思是,朝廷的风向变了,今上要打压门阀,我杨氏也会在被打压之裂。”

杨恭仁皱起眉头,摇摇头道:“肯定不会,我们杨氏手中没有兵权,威胁不了皇权,不在打压之裂!”

“但,杨氏门生故吏遍布关中,阿爹一句话,比圣旨还好使,这是原罪!”杨天保道:“我们杨氏虽然与李氏联姻,手足尚可以相残,更何况姻亲?”

杨恭仁摇摇头道:“你想分家,有没有想过后果?”

杨天保点点头道:“当然,想过,但是,我认为,我们杨氏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杨氏的发展壮大!”

“哦!”

杨恭仁一脸冷意的望着杨天保说


状态提示:第一八四章家族企业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