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春秋伊始>第六节 曹孟德三喜临门 贾文和献计破城(四)

王允陪伴在刘协身边,这突如其来的兵祸,令这位老臣失去了往日的镇定,花白的头发散落在额头两旁,就连往日那炯炯有神的双眼,也蒙上了一层灰色,颓废的神情在这位老人脸上一览无余的表现出来。李傕、郭汜到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屋中,最终决断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王允苍老的声音充满了疲惫,他缓缓来到刘协近前,慢慢地拜了下去,无比沮丧地说道:“老臣罪该万死,致使陛下受兵祸之灾,现在形势已刻不容缓,老臣肯请陛下下诏赦免西凉诸将之罪,同时封李傕、郭汜、樊稠等人为将军。”

自董卓伏诛后,刘协终于不用受董卓的欺凌了,慈眉善目的王允深得这位小皇帝的信任,这场突如其来的兵变,令他惊慌不已,见王允说出了解决之道,便豪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宣昭的偈者宣读完这道临时诏书后,李傕、郭汜等皆呼“万岁”,但依旧没有撤兵的迹象。李傕在城楼下大声喊道:“末将有一事不明,想请教王司徒,还望司徒能够为末将解惑。”

王允得到消息深知大限已到,自己的刚愎自用终于害了皇帝刘协以及整个大汉江山。如今木已成舟,再后悔也已没有什么用了。王允命谒者告诉李傕自己随后就到,然后来到刘协面前郑重的行完三跪九叩之礼后,向刘协说道:“老臣不能再侍奉陛下了,望陛下保重龙体,兴我大汉。”

王允说完再次叩别刘协后,这才起身走出城门楼,来到众军面前。王允借着火光,依稀辨认出领头李傕后,义正言辞地逼问道:“老臣在长安城中辅佐陛下,将军却要兴兵作乱,困陛下于这成门楼中,这岂是忠臣所为,尔等纵兵劫掠都城,以至百姓死伤无数,将军意欲何为啊?”

李傕听后心中暗想,若不是你这老匹夫逼得我没了退路,我至于兴兵造反,背负这乱臣贼子的名号吗?现如今你却反问于我,我若回答是,那就承认了自己的罪名,但若回答不是,就要受你这老匹夫摆布。稍微思量一番后,李傕并没有回应王允的质问,他沉默了片刻,反问王允道:“太师何罪?”

王允不能答也无法回答。董卓逼迫皇帝,目无天子虽人皆共知。但此刻若作次回答,李傕定以天子不辨忠奸为借口向天子发难。西凉士兵向来目无王法,这要是因为自己而伤及天子,王允自觉百死莫赎。想明白这点,王允摇头不答,闭目待死。天道之宰

李傕一开始还有些掩饰,说到最后已是毫不客气,要求刘协下诏宣布王允为奸臣。面对凶神恶煞般的李傕,刘协再也没胆量向他抗争,也只好沉默不语,再次去当一名早己习惯的傀儡皇帝。

数日后,李傕、郭汜掌控长安,王允一家老小尽数被杀。在为董卓象征性地举行过葬礼后,大赦天下。李傕自拜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皆被拜为中郎将。又过了几天,李傕嫌扬武将军官小,又迁至车骑将军,西凉众将跟着凑热闹,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所有人并封列侯,朝政由李傕、郭记、樊稠三人关秉。

关键时刻献计夺长安的贾诩,分外受到李傕器重。李傕想让贾诩出任左冯翊,同封列侯。不料贾诩固辞不受,诚恳地拒绝道:“此乃是救命之计,哪有什么功劳可言啊!”贾诩百般推辞之下,勉强出任尚书典选。李傕等人残暴,对朝中老臣多有迫害,贾诩凭借李傕对他的信任,也多次暗中施以援手。

身处乱世,求生乃是不得已。贾诩深知李傕这样的人掌握大局后,天下将永无宁日,他日必遭横祸,故不出任高官以保全自身,至于救助他人,更是向天下表明自己并非李傕的同道之人。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贾诩早在为李傕出谋划策的那一刻,就想好了该怎么走下一步,只不过以李傕、郭汜的智谋难以察觉到罢了。

人无论何时都应该珍借自己的生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然而,人世间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坚持了许多公认的原则后,却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命运总会和一些人开一些黑色的玩笑。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竟被后世称为了乱武者,一个充满了争议的称呼。

【注1】:弱颜固植,謇(jian)其有意些。出自楚辞屈原的《招魂》,古人取名。女孩名字多来自《诗经》,男孩则来自《楚辞》。


状态提示:第六节 曹孟德三喜临门 贾文和献计破城(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