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春秋伊始>第一回惹众怒梁冀伏诛除外戚宦官掌权

东汉延熹十年,公元一六七年,洛阳北宫德阳殿。

一位三十六岁的中年男人在这里咽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口气,告别了他统治时间长达二十一年之久的汉帝国。这个逝去的男人就是汉桓帝刘志,一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在他漫长的帝王生涯中,东汉王朝接连爆发了大将军梁冀之乱以及因曹节、王甫等宦官乱政所引发的第一次党锢之祸。汉朝在经历了这两次巨大的动荡之后,朝堂的秩序日益混乱,官员选拔任人唯亲,私相授受大行其道。汉朝的国力迅速下滑,强大的帝国开始出现衰退的迹象。

弥留之际,刘志脑中闪过一幕幕的前尘往事,从一名普通的诸侯被立为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再从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到坐拥四海的君王。蓦然回首,一切就恍如一场春秋大梦,既真实又无比虚幻。这场梦境的开始就要从自己的恩人兼死敌、妻舅兼臣子的大将军梁冀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实施的那场惊天阴谋说起了。

二十一年前,年仅八岁的小皇帝刘缵(注1)在吃下梁冀安插在宫内的亲信献上的“汤饼”后便暴毙而亡。小皇帝突然驾崩,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慑于梁家的权势,无人敢去质问幕后真正的元凶。

威名显赫、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为何要跟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过不去?

这不过是因为去年正月朝会时,刘缵因看不惯大放厥词的梁冀,忍无可忍的他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就是这“跋扈将军”四个字给小皇帝带来了杀身之祸。小皇帝的不满使得梁冀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现在皇帝年纪小只能发发牢骚,但等他成年亲政后绝不会是发牢骚这么简单。多少权倾一时的外戚因为皇帝的一句话而被抄家灭族,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梁冀便决定先下手为强,为了除掉这个巨大的隐患,他蛰伏了一年有余,就在所有人已经将这件事都淡忘的时候。梁冀便突然发难,派人毒杀了一向看不惯自己的小皇帝。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更不能一日无君。有了王莽的前车之鉴,不敢造次的梁冀必须要拥立一位新的傀儡皇帝。太后梁妠是自己的妹妹,朝廷不过是梁家的一言堂,只要梁冀点头,任意一位皇室成员都可以成为储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梁冀最终将目标锁定在自己的准妹夫---与妹妹梁莹有婚约在身的蠡吾侯刘志身上。为确保“跋扈将军”之类的意外不再出现,梁冀特地将刘志召至府上,除了谈谈准妹夫的“锦绣前程”外,更要让他学会梁家的“规矩”。

尽管与梁家有婚约在身,可刘志压根不愿意见到这位权倾朝野的大舅哥。一是他的长相使人心生畏惧,二是只要自己的言语稍有不妥之处,喜怒无常的梁冀就会大发雷霆,轻则贬低漠视,重则呵斥辱骂。刘志在其跟前如同下民一般,毫无侯爵该有的半分颜面。

刘志一进入到富丽堂皇的大将军府中,整个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而这一次他比以往更加紧张,因为刚一见面,梁冀便用那双豺狼一般的眼睛像看盯着猎物一样从上到下的不断打量自己,刘志被梁冀看得心里直发毛。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梁冀眼神虽然令人害怕,可他的态度却十分和蔼可亲。这一次刘志竟史无前例的被梁冀带到了只有心腹才可以进入的内室之中。

直到梁冀落座,刘志才敢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密室并不大,最多能容下四个人。但屋内的布置却非常奢靡。刘志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黄金做成的器物。就连二人中间的桌案,四个脚都镶嵌着极为珍贵的宝石。刘志将头埋得很低,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直到梁冀那沙哑的声音传了过来,他才敢微微抬起头来。

“都快成一家人了,怎可如此拘礼,再见外我可要生气了。”

受宠若惊的刘志赶忙回应道:“大将军面前,哪有刘志说话的份,只是不知今日大将军找我有何要事啊?”

面对如此怯懦的刘志,梁翼满心的不屑,但面容上却挤出一丝笑意道:“妹夫,在家里哪里有什么大将军,再跟我见外,我妹妹定会怪罪我怠慢了她的夫君。来来,尝尝从西域那边传来的葡萄干,这可是皇宫里都难得一见的东西啊!”梁冀说完就将一个漆盘推到了刘志近前说道:“这葡萄干比蜜还甜,你要是喜欢,回头我再命人送到你府上一些,当诸侯就该有诸侯的气派。”梁冀说完又自顾自地笑了起来。

刘志并没有像梁冀说的那样去品尝面前的美食,他反而起身行礼道:“刘志谢过大将军。”

“都说了,家中没有大将军,叫我兄长就可以了。”

“是…是…谢兄长。”刘志怯声声地答道。

“这有什么好谢的,赶紧吃啊!”梁冀再一次催促道。

刘志轻轻地从盘内取出几粒葡萄干,将它们一粒一粒地放进嘴里,象征性地咀嚼了两下,便囫囵吞枣的咽了下去。然后刘志又恢复到刚刚坐下的样子,再一次把头埋了下去。

“这就对啦!”梁冀十分满意地说道:“今天请你来,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你与我妹妹的婚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刘志又要起身作答,梁冀见状阻止道:“坐下说,坐下说……”

已站起一半的刘志又只好坐回原处,他说道:“新房已布置妥当,就等良辰吉日迎娶新娘过门了。”

梁冀装作不经意地问道:“新房设在


状态提示:第一回惹众怒梁冀伏诛除外戚宦官掌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