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408章:和议吧

太和殿的御座之上,顺治小皇帝正襟危坐,但却面无表情,就好像是一座没有生命的泥塑雕像。

下面的文武百官却是一副凄惨悲切的模样,一个个全都低着头不说话。

不管是朝中重臣还是宗室的王爷贝勒,虽然一大杆子人,其实谁也没有想明白,他们甚至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局面竟然会崩坏的如此之快。

萨哈林在黄河边上的那场大败,让大清国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周密有效的防御,只能被动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毅勇军打到哪就在哪里被动防御。

这才几天呐,毅勇军的前锋就到了顺德。

匆忙之间,朝廷只能极可能的调动四周的人马,准备利用坚固城池进行打一场防御战,就算是打不过至少也得拖延一阵子吧。

结果呢,根本就没有等到毅勇军正式攻打,仅仅只是一个支前锋部队挑着军旗露了一小脸儿,包含六千多战兵在内的一万多清军就“举义”了,直接把上至提督大人下至普通旗人在内的两千多口子当做了“投名状”,挂起大明的旗号,就这么直截了当的把脸一抹,竟然投降了。

顺德是府治之地呀,不是一般的小县城,就这么直接投降了,在张启阳“未发一矢”的情况下重新归入大明版图。

府治重地都毫不犹豫的投降了,下面的州县村镇会是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事实上,自从过了黄河,打败了萨哈林之后,这天下大势就已经成了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

就算是瞎子也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这大清国是真的没救了!

“这里要调兵,那里要增援,哪个为我大清出力死战了?”布木布泰的声音愈发尖利,还带着点声嘶力竭的意思:“哀家原本还以为,咱们大清国终究会有那么一个两个的忠义血性之臣,总能够挽狂澜于既倒之大厦之将倾。堂堂的府治之地,竟然不动刀兵的降了,朝廷的体面何存呐?”

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时候朝廷的体面?

“哀家知道那毅勇军能打,但他们也不是三头六臂的金刚罗汉,怎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布木布泰的调门儿陡然提高了很多:“有谁?还有谁能去为国御敌的?事到如今哀家也不奢求他能力挽狂澜了,只要能把那张启阳挡住,就是大清国的恩人,封王封侯什么的随便他选。”

已经到了这步田地,还想着挡住毅勇军,无异于白日做梦。

就算是真的有那么一两个能够逆转乾坤的奇才,终究也无力回天了!

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之下,指望奇才和奇迹来扭转败局,根本就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大清国早就无兵可用了。

大清国立国的基础就是八旗战兵,但是现在的八旗战兵,除了阿济格和豪格手里的那部分之外,还有吗?

八旗的总人口才有多少?

所谓的八旗战兵又能有多少?

打到现在早就不剩下几个了。

就算是还残存着一些,也好像撒胡椒面一样撒的到处都是,根本无法形成强大的力量。

各地的军事力量,大多是新附军,他们本就是前明的军队投靠过来的。

现如今大清国的局势已经糟糕到了这种程度,那些新附军们早就不把朝廷当回事儿了。

只等着毅勇军一到就争先恐后的“举义反正”呢。

眼瞅着大清国这条破船已经四下漏水,马上就要沉没下去了,谁会傻乎乎的还死抱着不放?

真要是派遣朝廷重臣或者是宗室贝勒去统领这些个新附军的话,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他们当成是送给张启阳的“见面礼”,顺德府的提督大人就是前车之鉴啊!

现如今这局势,所有都知道已无法挽回,却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一天比一天更加恶化。

很多人已经在想方设法的通过各种渠道给自己安排后路了。

布木布泰也知道时局崩坏如此,肯定是无力回天了,但她却不晓得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一统天下的局面就会瞬间变成这个样子。

若是摄政王多尔衮还在的话,若是当初多尔衮不死,说不准就能维持下去,至少不会出现这雪崩一般的情形。

现在布木布泰真的后悔了,后悔当初不该干掉多尔衮,让大清国这艘破船少了一块极具分量的压舱石。

奈何世间根本就没有后悔药,现在再考虑这些早已毫无意义。

“让英亲王去打张启阳,让吴三桂去打张启阳,只要他们能保住大清国,哀家就许他们与国同休,与我大清同始终。”

这样话语只能算是一句牢骚,不具备任何可行性。

阿济格是怎么离开湖广的?那是被张启阳打出来的呀。

张启阳到底有多么厉害,恐怕也就只有他阿济格最清楚不过了。

这个时候让他去跟张启阳拼命,根本就是缘木求鱼。

至于说吴三桂,那就更加的不用指望了,反而还要格外的提防着他。

吴三桂和的关宁军距离京畿这么近,赖在那里不动,打的什么算盘就这的值得怀疑了。

天知道他会不会把脸一抹再去做回大明的臣子,要是他这么有这个想法的话,第一个打到京城的很有可能不是张启阳而是他吴三桂了。

“局势崩坏至此,都是那萨哈林不肯力战的缘故,当初若是能够守住黄河以北,趁大旗军立足未稳之际把他们推回去,阻敌于黄河一线,局面尚可维持。请皇上速


状态提示:第408章:和议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