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402章:认贼作父
廷使团自然不答应,肯定会据理力争。

大清遣明使团的主使是一位宗室贝子,连汉话说的都不怎么利索呢,这“据理力争”的使命就落在了“副使”的身上。

这位清廷“副使”也是大有来头的,他的身份和利中利状元完全相同,也是一位状元公:大清顺治三年的状元。

大明朝的状元,碰上了大清朝的状元,而且是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情形之下,立刻就撞出了火星子。

“利兄能高中魁元,必是博古通今之大才,听闻利兄是楚人,想必一定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

所谓的晏子使楚的故事,说的就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拒不接受楚国人的侮辱,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尊严,基本上就是这一个故事。

大清状元何洪森就是想借助“晏子使楚”的故事表明自己的心迹:你们在我的身上淋粪,我可以忍了。

但你想让我放弃大清的尊严,那是万万做不到的,因为我代表的是大清国。

作为状元公,当然饱览经史,面对来自敌国的“同行”,绝不能在这个时候露了怯,立刻做出反驳:“齐楚两国本就是周天子治下诸侯,行的是周礼,尊的是周王。你所尊奉者不过是蛮夷之酋罢了,有何脸面在我泱泱上国惶惶大明面前自称为国?”

明朝一直都拒绝承认清的地位,正式说起的时候总会在清的前面加一个定语:伪!

按照大明朝的说法,所谓的清国,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地方政权,而且是绝对没有法统的地方政权。

大清状元何洪森当然不会承认这个说法,而是振振有词的说道:“我大清太祖高皇帝龙兴关外。”

他刚刚作出一副慷慨陈词的模样,利中利状元就很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话头:“且不说伪酋努尔哈赤是不是皇帝这根本之事。据你们事先递上的书文表明,你本是山东人氏,努尔哈赤远在关外,怎么就成了你的太祖高皇帝了呢?”

这句话虽然说的比较委婉,其实相当的不客气,等于是指着大清状元何洪森的鼻子破口大骂了:你小子就是个认贼做父的小人!

那何洪森也是个牙尖嘴利之辈,自然不会承认这样的“侮辱”。

“江山易主王朝更替,本是寻常之事。我本是明人这不假。然崇祯年间天下纷乱生灵倒悬,我大清起于关外,奉邀入关击贼,为崇祯明皇复仇。”

辫子兵入关是为了打李自成,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这个说法在明末清初很有市场,曾经蒙蔽了很多人。

但却骗不过利中利状元。

“照你这么说,伪清入关是为了我大明好?”

“当然。”

“这我就无法理解了,既然你口口声声说的大清是为大行崇祯皇帝复仇,那打走了李闯之后为何不走呢?为何还要占据我大明的疆土?”利中很不客气的说道:“这就如同你家里着火了,来了些人把火焰扑灭然后把你的家给占了,你说这是不是贼寇行径?象你这样的是,是不是认贼作父的无耻之辈呢?”

“好,说的好!”

也不知是谁最先挑头喝了一声彩,人群之中顿时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

这出大明状元公对决大清状元公的好戏,可比戏台子上那些咿咿呀呀锣鼓唢呐的唱段好看太多了。

“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你我各为其主罢了。我身在北地当然事清,就如你在南疆事明一样。若事清者皆为贼,衍圣公同样剃发留辫,你又怎么说?”

所谓的衍圣公,其实就是山东曲阜的孔子后裔,秉承着儒学治天下的理念,历朝历代都会封圣人后裔为衍圣公,世袭罔替永不断绝。

在读书人的心目当中,孔府衍圣公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称之为“圣”,也就仅仅比不“神”低一个档次而已。

连孔圣人的都留起了辫子做起了大清的衍圣公,作为读着《论语》长大的儒生,你怎么不去说他呢?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取义成仁者方为圣人门徒,背弃者,皆为贼,衍圣公亦如是。”

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才是真正的孔孟之道,而不是让你为了功名利禄就数典忘祖的,你和山东的衍圣公在我的心目当中,都是一样的货色!

这一句话直接就把读书人心目当中直追神佛的衍圣公给骂了,当真就如同石破天惊,所有人都惊的目瞪口呆,场面顿时一片死寂。

“说的好!”在城头上看热闹的刘乾龙用力的拍着巴掌:“这些话我早就想说了,只是你们状元公说的这么明白,哈哈!”

稀拉拉的掌声逐渐逐渐变得热烈起来。

刘乾龙笑嘻嘻的对躲藏在城头了哨之后的叶黥说道:“这个利中是你下面的属员,能说出这句话来,足见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物,想不到你们礼部衙门里头还有这样的人才。”

衍圣公投靠清廷,确实让全天下的读书种子们颇为恼火,但却无可奈何,出于为尊者讳的缘故大多选择回避这个话题。

今时今日此情此景,这位读着圣贤书的状元公却把孔圣人的后人给骂了,而且是当中大骂,确实有几分热血的架势。

“这样的人物,大帅一定会非常喜欢。”叶黥苦笑着说道:“咱们的大帅,就喜欢这样的人。”

如果张启阳在场的话,一定会为利中利状元的言行大声喝彩,按照张启阳说法就是:在我族面前,衍圣公算个屁呀,早就该骂了!

“我族”这两


状态提示:第402章:认贼作父--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