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314章:拱手相让

只要占领了九江,就可以掐断长江,让湖广的清军失去长江航运的天然便利条件。手机端 .

在李林信参与制定的作战计划当中,充分估算了九江之战的惨烈程度,并且将之视为打开湖广门户的一把钥匙。

但是,战斗还没有正式打响,李林信就已经知道九江已是囊中之物了。

作为一个随军观摩的参谋,李林信并不参与到具体的战斗当中,甚至不参与一线指挥作战,但他却看出了这一战的结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手太稀松!

从战略上来看,即便是在击溃了金声桓之后,现在的九江依旧保存着大部分实力,若是正确运用的话,很可能会对学生军造成极大的麻烦。

九江正东偏北方向有部分左部人马,正南靠后位置上还有数量更多的驻军,这两支人马完全可以以九江城防为依托,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

事实上,左梦庚确实是这么部署的,他的意图就是利用人数上的巨大优势打出一个左右夹击的局面,让快速突进的学生兵腹背受敌!

这个战略虽然谈不上多么精妙,甚至有些中规中矩,可惜的是,左梦庚的指挥手法太糙了!

南北两支军队没有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当学生们和城东北的清军开始接战的时候,另外一支清军还在二十里之外。

如此一来,钳形攻势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当,这个空当不仅仅只是体现于空间位置上性,同时还存在有时间意义上先后之别。

在军事层面上,最讲究的就是“静若处子动若雷霆”,要么不打,一旦开战必然倾尽全力。

但这个空当却把左右夹击变成“添油战”,足以说明对手的愚蠢和战术素养的极端低下!

其实,左部人马并没有李林信想象的那么不堪,作为一支存在了很多年并且久经考验的武装集团,如果真这么低能弱智的话,早就被灭掉不知道多少次了。

在很多时候,明明已经制定出很不错的战术,但是到了执行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纰漏,在跨距离的通讯技术出现之前,这是经常出现的状况。

一来是因为学生们的突破实在太快,敌方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更主要还是因为当时落后的军事体制,尤其是沿袭了千百年的古老动员能力。

真实的战场,从来就不是电脑上的即使战略游戏那么简单,不是说稍微动一下鼠标就能把军队直接调动过去,在这个过程中牵扯到太多的东西。

若是早已做好了战争动员和战斗准备的话,确实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快速支援。

在没有经过事先动员的情况下,仅凭一个临时的命令就想让数以万计的军队抵达指定地点,还需要太多的时间和多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准备工作。

按照传统的战争模式,想要把上万军队从驻守状态转变成为备战状态,至少需要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

至于说什么时候才能开赴过来真正参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僵化的军事体制和姗姗来迟的战前动员,造成了军队的极度缓慢和迟钝,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最常见的事情,参战的双方都是这个样子,也就无所谓快慢了。

没有了激烈的厮杀和最直接的血肉相搏,以纯粹的火力摧破敌阵,然后快速穿插和分割,在新式的“迅雷”战法面前,这种老旧的战争模式显得极不适应。

因为突进的速度太快,当张三娃率领他的同学们冲杀过去的时候,城北的清军还没有完全做好战斗准备,只能仓促迎战。

崭新的战斗模式已经粉墨登场,正已摧枯拉朽之势涤荡着一切老旧过时的东西。

作为左部一系人马的大本营,九江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左梦庚等人整整一夜没有合眼,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来自前线的消息。

隆隆的炮声和频频闪光的亮光从未停止,说明大战正打的如火如荼。

到了寅时初刻前后,吴学礼急匆匆的进城了。

吴学礼的出现,让正在为战事揪心的左梦庚等人大吃一惊:按照原本的部署,吴学礼就应该带着他的人马去和城北的郝效忠汇合,从南北两个方向共同夹击对手。

“败了,败了,郝效忠已经败了!”本应该在战场上与敌激战的吴学礼带着哭腔说道:“我部还没有赶到,郝效忠就已经败了,现如今已漫山遍野的放了鸭子!少主早做决断!”

吴学礼本应该去配合城北的郝效忠去打仗,现在却跑了回来,这是临阵脱逃的大罪,如此公然违抗军令是要行军法的,但吴学礼却没有丝毫愧疚,反而表现的理直气壮:我火急火燎的率部增援过去的时候,郝效忠早已被打的溃不成军,所谓的钳形攻势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连金声桓的重装骑兵都打不过的对手,我吴学礼要去硬着头皮去打的话,必然损兵折将。

正是因为我早早的察觉到情形不妙,这才当机立断带着队伍及时撤出战场,为咱们这个体系保留下来很大一部分实力,此举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钳形攻势的战略显然是很正确的,吴学礼能够在不到一个夜晚的时间内把队伍动员起来,也是堪称神速,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出现问题,最终却是这样的结果。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只能说对手的动作太快了。

在击破金声桓之后,马不停蹄不做修整就去攻击城北的郝效忠,并且在短短几个时辰之内就把郝效忠打崩了。

在这


状态提示:第314章:拱手相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