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做权臣>第127章:明朝败家子
,才用了一百六十万两都不到,那些个言官竟然还要絮叨个没完没了,甚至有人把弘光皇帝比作荒嬉无度的桀纣之君。

弘光知道自己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若是桀纣之君也太夸张了些吧?

我弄酒池肉林了吗?

我弄蛇坑炮烙了吗?

好像没有吧?

和当年的嘉靖皇帝相比,我也不是很败家吗,你们怎能这么骂我?

前面有车后面有辙,嘉靖先皇比我能花钱,万历皇帝比我能征税,凭什么就说我是大明朝的败家子呢?

身为一国之君,若是不修几座像模像样的宫殿,如何彰显我煌煌大明的威仪?

如何表现出我大明泱泱大国的气度?

既然你们已经这么骂了,那就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宫阙楼阁已经建设的差不多,索性就一路做下去。

那么多的广楼高阁若是空着,岂不是成了聋子的耳朵?

后宫也应该充实一下的吧?三宫六院肯定是要有的,反正江南佳丽如云美人似雨,一定要好好的选,不选出几个倾国倾城的绝色美人来,总是有些遗憾。

选了这么多的佳丽,后宫无人统领怎么能行?

皇后还是需要再仔细甄选一轮的,经过层层选拔之后,皇后的人选已经确定,绝对是个旷古罕有的绝色美女,弘光帝本人对这位皇后非常满意,恨不得马上就行周公之礼。

迎娶皇后,当然是国之大事,连婚期都已经定下来了,户部的官员却说没有钱了。

没钱?怎么会没钱呢?江南这么富庶,赋税征了一轮又一轮,按说国库就应该充盈丰足才对,怎么会没有钱呢?

是不是全都被下面的官员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查,狠狠的查。

弘光帝已经够贪的了,下面的官员竟然敢贪他的银子,真是要钱不要命!

查来查去,最终还是查到了弘光帝本人的头上。

除了兴建宫阙和日常开支之外,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修建陵墓。

自古以来,修建皇家陵墓就是一件很费钱财的大事,工期动辄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当然会出现巨大的财政赤字。

更何况,弘光帝要同时修建两座皇陵!除了给自己修建的那座之外,还额外给他老爹——也就是老福王也顺便修建了一座。

众所周知,老福王早就死了,而且死的非常不体面。

当初闯军攻破洛阳的时候,把老福王扔进了大锅,又添加了点鹿肉和各种调料,煮成了一锅“福禄羹”大家分着吃了。

这样的死法,尸骨肯定是找不见了,但陵墓不能没有。

儿子做了皇帝,追封亲爹一个体面的封号也是历史上常有的事情。

于是乎,被闯军吃了的老福王也就顺理成章的有了一个尊崇的谥号——大明恭顺皇帝。

活着的和死了的皇帝,同时修建陵墓,而且弄的排场极大,再加上下面的官员趁机下手,能捞的捞能占的占,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消失不见了!

这种事情还真的不好说。

当初,就是这些人顶着巨大的风险把弘光送上了龙椅宝座,现如今他做了皇帝,大家顺便捞点好处,不是很正常的吗?

君臣共富贵,这本就是当初说好了的条件,要不然凭什么让他做这个皇帝?

这些人还真的不能动,因为全都是弘光的班底,是他的基本盘。

若是没了这些人,他的皇帝宝座就会动摇。

又要娶媳妇,又要修陵墓,红白两事都要办,却没有那么多的银钱,怎么办?

抽调军费?这个法子弘光不是没有想过,但却不敢那么做。

那些个军头根本比他这个皇帝还要蛮横,从他们的饭碗里抢食吃,若是惹恼了那些个家伙,天知道他们会不会换一个听话的皇帝取而代之。

征税?弘光帝登基刚刚一年,就已经把民间的税赋征收到了弘光四年还怎么征?

关键时刻,身为兵部尚书却醉心于曲艺更工作的贺一天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立刻就解了缺少银钱的燃眉之急。

这个办法就是发钞,发行弘光宝钞!

发行宝钞这种事情,大明朝早已有之。

在这个金银作为硬通货的时代,纸质的宝钞发行之后,结果只有一个:飞速贬值。

p


状态提示:第127章:明朝败家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