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玄幻奇幻>步天为凰>第二百一十二章:无心之心

天歌说“听小兰姐姐反复强调,道门的玄关,是通过渐修之功修出来的,也是道门“道法两用”的结果,是丹道炼己炼到无己时的“无心之心”?”

小兰笑道“我反复解释玄关的这些道理,是好让大家明白,道门修命的玄关,这个秘密不在于某种师传的口诀当中,不在于某人神神秘秘的只言片语当中,而在于修真者去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克己复礼,从大造化当中,去参悟正念,日积月累,炼己筑基,才能立于正信、正行的修行之路。”

天歌突然心中有所感悟,可以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无论你是否有意开始修行,其实都在修行的路上。有的修行人无钱,挣钱又怕被人说自己德行不好,犯了戒律。这是误解。在过去好多人也是用苦修法,折磨自己,修了多年也不明真相,在明白了真相后,哈哈大笑,坦然接受别人的供养,游山玩水,不管什么场所出入自由,不为世尘污染,逍遥自在。说我疯我就疯,说我傻我就傻,说我魔我就魔,反正都是你说的,他说的,不是我想的。所以,修行的目的目标,方向很重要。

迷失了方向,要么原地徘徊,要么误入魔道。修行就是时刻修正自己的行为,看自己的行为语言是否给自己带来灾祸,给别人带来麻烦,求自己的利益时是否伤害了别人的利益。为人处事谨慎小心,三思,凡事安全平安第一,不惹事,不得罪人。这就是修行。

而健康要依靠养生,心态平和的生活。知道了这些,想想看,修行有什么可夸赞的,炫耀的,高尚的,神秘的。不就是吃饭睡觉干活吗。宗教的一些戒律就是教人如何做事做人的,不惹事的。而有些人为了宗派互相指责,诽谤,争执,战争,死伤,怪谁呢。

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东西,也不是多么难多么神秘的事,就在生活中。不受劫难就不明道理,就找不出解决方法。误解了,就自讨苦吃。离开了生活怎么接受磨难呢,怎么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呢,怎么明白道理呢,怎么能知道自己的言行有什么结果呢。隐居躲藏,什么事情什么人都不接触,结果是见了人连话都不会说了,更别讲为人处事了。异域兽魂

道家的逍遥不但成就并实现了心灵的最高解放,而且还“不期然而然”地成就了空灵艺术和精湛的技艺。以艺术而言,书法中的“虚室生白”、知白守黑;绘画中的恬淡而空灵的“羽化”境界;音乐中“大音希声”的天籁之音等等,皆须有开放而逍遥的心灵做底蕴;倘若艺术家缺乏逍遥而高远的心灵世界,陷入声色犬马的名缰利锁之中,以功利的心态对待艺术,那么注定不能完成伟大的艺术作品。

同时,逍遥的心灵因为无所“滞”,无所“畏”,所以亦能成就精湛的技艺。庄子笔下有不少技艺高超的奇人粘知了的佝偻丈人、解牛的庖丁、吕梁蹈水自若的丈夫、削木为锯的梓庆、斫木的轮扁等等,皆身怀绝技,在各自领域里游刃有余。

上述的逍遥心灵境界、艺术境界的获得,实则建基于“守一”、“坐忘”(虚静)的根基之上。高妙的书法家必须忘掉外物,方可挥毫自若,臻于化境;精湛的工匠必须“清空”外物,方可得心应手,达于无迹之境;善于游泳的丈夫必须“忘掉”水的存在,方可随波逐流;庄子云“忘足,屦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忘是非,心之适也”(《庄子?达生》)。

可谓“得道”之言。而种种“忘”,又意味着“守”,意味着“得”,这个“守”即守住“大道”;守住了大道,也就得到了“整体”,就意味着凝聚了“精神”,也意味着提升并开拓了心灵的自由境界。当下,人们在各种物欲的刺激下,心向外驰,不能有所“守”,正所谓“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过多,所“得”愈少,心灵则愈加枯萎,身心愈加疲惫、精神愈加抑郁,此种状态,何谈幸福,何谈逍遥?须知,幸福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心灵的。道家心灵哲学对现实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二章:无心之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