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杨沁芳显得有气无力,这家伙,也不点她爱吃的菜,她生气了。
杨侗现要两张烙饼,和阴明月一人一张,两人边走边啃,直让卫凤舞好笑又心疼,她虽也是将门女子,可她这辈子没吃过什么苦头,比起一直和杨侗东奔西跑的水天姬、阴明月都要幸福。
回到专门跟个别大臣谈话的同明殿,杨恭仁、韦云起、李景、皇甫无逸和杜如晦已经等候多时,杨侗劈头就问:“发生了何事?”
“圣上,零零壹通过襄阳潇洒馆发来急件。”韦云起将一封书信交给了杨侗,自从兼管黑冰台的商部尚书凌敬为恩师刘炫守孝以后,中仆射韦云起代为掌管黑冰台,由于他主要负责民部、工部、商部三部,对黑冰台事务并不陌生,说是无缝接恰亦不为过。
杨侗展开书信,一行行娟秀小字跃然纸上,一目十行的看完以后,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开科取士?李渊莫不是嫌伪唐王朝亡得不够彻底吗?而政治能力、见识比李渊还强的李建成竟然也答应了。
可如今的伪唐王朝和大业中后期极为类似,不但有关陇贵族作乱,还有关东士族、南方士族,士族数百年来互相联姻,各个地域之间的士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士族集团,他们虽然不是最强大的南北时之士族,也不是隋之文武的士族,可对于偏安一隅、动荡不安的伪唐王朝来说,依旧强大。
隋朝大乱,就是因为科举触动了关陇贵族和士族的利益,然而李渊在没有平定关陇贵族之时,又用科举来搞士族,完全是在走杨广急于求成的老路,这作死的节奏也未免太明显了吧?
百思不得其解。
杨侗便一扬书信,问道:“李渊蠢是不假,难到李建成也变傻了?竟然同意在在生死关头作死。”
杨恭仁苦笑道:“圣上,微臣可不觉得李渊蠢,他的心机一向很深。”
“左仆射为何这么说?”听到杨恭仁这么一说,杨侗顿时来了兴致,感到他似乎明白李渊开科取士的真实用意。
“圣上。”杨恭仁说道:“房杜二位尚书出使襄阳的真正目的,是挑唆关陇贵族与李渊反目成仇,最后借李渊之手除掉关陇贵族。目前来看,当初洒下的种子如今已经开花。了。”
杨侗问道:“这和开科取士有何关联?”
“关陇贵族全力支持李渊反隋,事后也得到了丰厚回报,七八成朝堂官员和郡守、县令都是关陇贵族子弟门生,而李渊接下来肯定要以伪唐官场大清洗,这七八成官位自然就空了出来。开科取士既能得到他急需的人才,还能让治下文人大唱赞歌,为李渊扬美名,这么一来,治下便会安定不少。”
杨侗沉吟一下,又问:“可推行科举无疑是侵犯士子的利益,李渊难道不怕士族也反?”
“圣上还小,不知科举有三个阶段也能理解。”杨恭仁笑道。
“这……”杨侗嘴角抽搐了几下,张了张嘴道:“朕确实不知还有另外的科举。”
“最初的科举是先帝与士族妥协产生的一种选官制度,将推举和考试相结合起来,各郡可推荐多人,上郡推荐两百五十人、中郡推荐两百人、下郡推荐一百五十人,然后将这些士子集中到京都考试。这是文帝时期执行的第一个阶段,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中正科举制’……嘿嘿,这说白了,就是士族之间的较量。对了,杜尚书和房尚书就是在那时候成为候补官员的,时为吏部尚书的高孝基对二人说:‘二贤当为兴王佐命,位极人臣’。”杨恭仁说得十分介绍。
杨侗会意一笑,老谋深算的杨坚实在厉害,这个‘中正科举制’明显就是用来分化各个士族阵营的阳谋,要是连续搞上十几二十次,一个个看似牢不可破士族集团,一定会因为争夺高位出现裂痕。杨坚这路子铺得相当好,但谁让继承人是急功近利的杨广呢?
杨恭仁双说道:“第二个阶段是大业年间开始,有变化的是,武帝要求各郡推荐上来的学子之中,必须有三成是寒士;第三个阶段,便是现行的科举。”
杨侗恍然道:“左仆射是说李渊的科举要么是第一阶段,要么是第二阶段?”
杨恭仁点头道:“益州是李渊最后的领地,他需要当地豪强支持拥护,所以微臣认为是第二阶段的科举,不过寒士占据的比例应该比三成低得多,或许连一成都不到。说到底,他的科举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噱头。”
“和我们有何关系?”
“房杜二位尚书出使襄阳的真正目的,应该是被李渊看穿了。”杨恭仁笑着说道:“从这里面,李渊能够推断出圣上与士族和解为假,真正的用意是让士族背叛伪唐,然后再借李渊之手除掉他们。于是他将计就计的推出伪科举,让圣上误以为士族会和李渊反目,从而继续坐山观虎斗,最终给予李渊喘息之机。”
杨侗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答话,好半晌才说道:“为了苟延残喘,李渊也是拼了。”
“不拼的话,他得死啊。”
“这倒也是。”杨侗理解的点头道:“李建成明天就到,朕倒是要看他搞什么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