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秦氏的兄长秦振中了举,这样的局面才算是有所改变。
秦振自幼聪慧,在读书一事上极有天赋,后来又打动了一位极有名望的先生将之收入门下,再加上他自己又肯努力,考中举人的时候才不过十九岁,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
虽然中了秀才就已经算是有了功名,但只有考中了举人才有可能做官,秦振这一中举,不仅秦振,就是整个秦家,其地位也是跟着往上蹿了一大截的。
才十九岁就已经中了举,而且乡试的名次还极为靠前,可以预见的是,只要秦振自己不懈怠,日后的会试十之七八都能得中进士,再退一步,同进士应该是不会有意外的。
这就意味着,秦家是真的要出一个做官的子弟了。
只要秦振自己不是太糊涂,有秦家大笔的银子在后面撑着,秦振日后的前程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也正是看明白这一点,秦振自从中了举之后,虽然不能说是炙手可热,但想要与秦家结亲的人家也变得多了起来。
这些人家看中的,其实就是秦振的潜力。
这其中,就有靖安伯府。
不过,卫明远也没有什么适龄的姐妹,所以钱氏看中的是秦振的胞妹秦姝。
在钱氏看来,秦家有了秦振,这就已经意味着将来的秦家会变得兴盛,而秦家既然能够培养出一个秦振,想必还会培养出更多的入仕的秦家子弟。
秦家不缺银子,秦家子弟为官还能经受得住金钱的考验,比起别家子弟只怕还要多出几分优势来。
等到这几个秦家子弟彻底的站稳了脚跟,那时候的秦家,可就不是现在的秦家所能够比拟的了。
而靖安伯府的情况,京城有地位一些的人家都是看得心知肚明的,卫明远想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贵女,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便是那等会拿了女儿去攀附权贵的人家,将女儿嫁进靖安伯府可是半点好处都捞不着,谁家的夫人能乐意让自家闺女嫁进也就只剩下一个名头的靖安伯府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氏会放低自己的要求,也就不奇怪了。
而秦家,除了前途可期的秦振之外,最让钱氏看重的是……
秦家有银子,若是卫明远能够娶了前途可期的秦振的妹妹,陪嫁是绝对不会少的,对于如今已经开始拆东墙补西墙的靖安伯府来说,这就至关重要了。
所以,在钱氏的考虑之中,不管怎么样,若是能娶了秦姝,那对于卫明远,对于整个靖安伯府,那都绝对是有好处的。
钱氏既然这样盘算了,很快也就有了动作。
她先是让人去打听了秦振和秦姝的母亲田氏的行踪,得知田氏会带着秦姝去大相国寺上香,便在同一日带着卫明远也去了大相国寺,与田氏和秦姝来了一出偶遇。
在钱氏的刻意交好之下,不知内情的田氏自然很容易的就对其有了好感。
再后来,这样的偶遇又有了几次之后,田氏与钱氏也就这样熟悉了起来。
田氏那时候也没想过钱氏是不是别有目的。
靖安伯府没落了,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但再怎么着那也是伯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
一个伯府的夫人,能为了什么而刻意与自己结交?
按着田氏的想法,伯府就算没落,但总还是有些底子在,怎么着也不会是看上了自己家的银子——自己家就算银子不少,但只怕那些高门贵妇们还嫌这银子有铜臭味呢。
只能说,当时的秦家虽然有银子,但还没来得及跻身到足以对靖安伯府的状态有着清晰认知的那个阶层,所以田氏才会有了这样错误的认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错误认知,田氏将钱氏当作了一个天性热情的人,在后面还真与她来往起来。
她自然想不到,钱氏不仅有所图,而且还图的是秦姝以及秦家的银子。
这样往来了大概半年之后,钱氏主动提出有意为独子卫明远聘了秦姝为妻时,田氏不仅没有察觉到这其中有什么不对的,反而还有些欣喜。
在田氏想来,靖安伯府虽然没落了,也许没有其他公侯之家那样光鲜,但秦姝这样的出身,她也压根儿没有指望过能够嫁入那等人家不是?
哪怕真的有机会嫁进那等高门,只怕田氏还得担心自己宠着长大的女儿会不会受了欺负呢。
反倒是靖安伯府,正因为没落了,才能够被秦家搭得着边儿。
而且田氏又一心认为钱氏又是个热情和善的,这半年来时不时的见着卫明远几次,因为卫明远的刻意表现,在田氏的眼里,卫明远也算是个热情温和的小伙子。
若是秦姝嫁进了卫家,田氏倒还能够放心了。
不过,那时候的秦姝才只有十四岁,而卫明远已经十八,若是定下亲事,按着卫明远的年纪,怕是顶多过个一两年就要成亲。
田氏原本是想要多留秦姝几年的,因此倒也颇为犹豫了一番。
而钱氏,在知道田氏的顾虑之后,当即就向田氏保证,道是先定下亲事,婚期由着秦家定,不管几年自家都会等。
话说得敞亮,但实际上……
钱氏之所以会考虑让卫明远取秦家的闺女,前提就是看中了秦振的潜力,但同时,钱氏也是有顾虑的。
秦振若是能考中进士,那娶秦振的妹妹为妻自然不错,但秦振的科考之路若是止步于举人,那钱氏就要觉得是自家儿子委屈了。
与其早早的将人娶进门来,倒不如再过上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