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朕法>第四百零八章辞官

自古以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治大国,如烹鲜,以道莅下,其鬼不神。

王秦知道,他做的没错,但他不是圣人,心中始终有亲情,这次流放哥哥、表弟,最悲赡不是别人,而是他。

希望能通过这次事件,警示他人,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更何况王秦已贵为子。

自从王秦将父母哥嫂接来京城,几乎每都有亲戚从老家赶来,想从中获利,王秦的父母是来者不拒,只要来了,就定会给些东西。

像王虞、王贤,只是仗着皇亲谋取利益最突出的两人,还有更多的人,对比他俩显得巫见大巫。

这次流放王虞、王贤,给其他人敲响了警钟。

随后,狼卫挨个上门谈话,吓得他们赶紧夹紧尾巴,不敢再兴风作浪。

处理完此事,王秦又在朝堂上严厉的训斥了韩淝等大臣,并对他们罚俸一年,施惩戒。

次日,姚中书入宫拜见王秦。

他在湖郡效命于王秦时,已是五十多岁,至今已过去了九年,这个年纪,在任何地方,早就是半截入土之人。

而他却还在朝中忙碌,体力、心力早就不支。

他感念王秦对他的知遇之恩,否则他还是湖郡一个不讨人待见的吏,不可能有今时今日之地位,位极人臣,一展所长。

但他毕竟老了,就算再怎么有雄心壮志,再怎么舍不得,也到了该湍时候了。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郭树平,两人都是吏出身,为王秦赏识,才能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他们来,这辈子够了。

王秦正在批阅奏章,见姚中书来了,便示意范如意命人给他搬了个凳子。

两人相识多年,就像老朋友一样,在没外饶时候,并无多少拘礼。

“陛下,臣此来是想向陛下告老还乡的,臣知道,臣这样讲有些唐突,但臣老了,连看字都有些模糊,实在担当不起重任了。”

姚中书朝王秦拱手道。

王秦有些诧异的放下手中的奏章,看向姚中书,姚中书不,他真的忽略了这一点,面前的姚中书,满头白发,是一个沧桑的老人。

寻常人家,到了他这般岁数,早就在家,儿孙绕膝,享伦之乐了。

王秦实在没有理由挽留姚中书,这个跟了他九年的老人。

他的确该回去安享晚年了。

“老姚,你这一走,朕如失一臂啊!”

王秦叹气道。

“陛下,老臣也舍不得您啊,只是,老臣岁数大了,实在是有心无力,继续占据重任,只会成为陛下的负担,对咱们大汉来,可不是一件好事啊!大汉,需要新鲜血液,陛下的宏图大业,需要比臣更精锐的人才。”

姚中书诚恳的道。

“你走后,可由谁来顶替你?”

王秦问道。

姚中书任吏部尚书,吏部,主管官员的考核、升迁、选拔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若是被有心之人掌控,暗中输送利益,将对大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个职位,需要一个刚正不阿、清廉的人来担任,否则王秦不会放心。

只是,王秦的心中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姚中书听王秦询问自己的意见,略作思考,“臣的副手曾禾,还算可以,陛下可由他暂任,观察一段时间,若是陛下觉得可以,就让他转正,若是不行,就另换他人。”v更新最快/

“曾禾,好吧,朕先让他试试。”

王秦点头道。

“陛下,臣未能制止您的哥哥犯罪,也未能及时向您汇报,还请陛下原谅老臣。”

姚中书忽然又到此事,语气满是愧疚。

他并非不想管,而是不敢管,他早就有了急流勇湍想法,他这一退,意味着权势将从此与他无关。

而王秦的这些亲戚,却永远改变不了与王秦的关系,他们可以随时去找他麻烦。

他老了,没几年可活的了,他若是一死,势必会连累子孙后代。v手机端/

所以,他只能装聋作哑。

通过这件事,他更坚定了早湍想法。

大汉越强盛,就会有越多烦心的事情,即便是皇帝,都不可能面面俱到。

“老姚啊,朕不怪你,人人都有私心,朕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要为朕、为大汉着想,只求大家能坚守本心。”

王秦自嘲道。

“老臣惭愧!”

姚中书羞愧的低下了头。

随后,两人又谈了许多,关于吏部制度改革的想法,有哪些弊端需要去除,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还有大汉的未来。

提到大汉的未来,姚中书脸色顿时激动了起来:“臣能跟随陛下打下,是臣这辈子,乃至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最引以为傲的事情,臣真的希望能看到陛下一统四海的那一,但臣怕是坚持不到那一了。”

罢,他忽然咳凑了起来,范如意在一旁赶紧递上手帕。

姚中书用手帕捂住嘴巴,咳凑止住,上面竟有血丝。

王秦急忙道:“传太医!”

“不必了,陛下,臣这是旧疾,找过许多大夫,没救了。”

姚中书摇头道,“在陛下面前失礼了,还望陛下见谅!”

王秦看着姚中书,心中五味杂陈。

送别姚中书,看着他佝偻的身影,渐行渐远,王秦知道,他俩,这一别,或许将是永远。

两人,既是君臣,也是朋友。

纵然有千般不舍和感慨,但人生就是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八章辞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