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阴阳符主>章三四 万化归真

那玉佩中的东西,乃是一卷经书,经书名叫《万化归真诀》。万化归真诀乃是一套法术,据说练至大成之后,只需心念一动,就可以令敌手形神俱灭。

不过于无谓和九迎风之所以惊讶,倒不是因为这门法术有多厉害,一念之间,令敌手形神俱灭,这并非虚言,但要想产生这样的效果,需要满足的条件也相当多。

简单来说便是,相对于其他高等法术,万化归真诀在整体上并没有特别巨大的优势。

真正让于无谓和九迎风惊讶的是,万化归真诀出现这件事本身。

提到万化归真这四个字,不论是九迎风,还是于无谓,都想到了一个消失于一劫前的玄门大派。

这个宗门,名字就叫万化归真宗。万化归真宗的前身,是两个大宗门,万化宗和归真宗,这两个宗门于三劫之前合并,建立起万化归真宗,并在两劫之前,成为归元界中风头最盛的几个大宗门之一。

当时的所有修士,似乎都看到了一个新的圣地门阀正在冉冉升起,事实上,若非底蕴不足,当时的万化归真宗,其实已经完全可以被称作是一方门阀了。

但是,这么一个如日中天的庞大宗门,却在一劫之前,突然消失,没有留下任何核心传承,给修行界留下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

一劫的时间,对凡人而言,可以说是沧海桑田,足够数十上百代人降生然后又死去,可对寿元以百年计数的修士而言,一劫前发生的事情,却并不能算是多古老的历史。

像万化归真宗突然消失这件事,就至今仍是修行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于无谓和九迎风都对这段掌故很熟悉,但是如今,《万化归真诀》却在他们面前出现了,这如何不叫两人吃惊?

并且从内容上判断,这篇万化归真诀,应该确实是从万化归真宗根本大法《万化归真终始本无经》上衍生出来的,也就是说,这属于万化归真宗核心传承的一部分,而非哪位后世修士,假托万化归真宗之名而创造的伪作。

正因为万化归真诀是万化归真宗的核心传承,所以李玉昆和九迎风才会说其对他们无用。

其实就算是玄门修士于无谓,也未必就能修行这篇法决,不过总归还有点希望。

于无谓一边把玩着玉佩,一边问李玉昆道:“太守可否告知,是在何处得到这枚玉佩的?”

李玉昆道:“说来你可能不信,此物乃是我在枝江边上捡到的,当时夏潮刚褪,我到江边查验水文,没想到却发现了此物。我想应该是随着江水,从别处漂流过来的吧。”

李玉昆的说法,于无谓认为可能性很高,虽然此物已经在李玉昆手中把玩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其表面仍然有不少的磨损痕迹,应该是在江水当中,和沙石摩擦所致。

不过如此一来,想要通过玉佩来寻找万化归真宗的痕迹,那就不太可能了。因为当年的万化归真宗,山门就在枝江上游十余万里的群山深处。

就算告诉于无谓,这枚玉佩是沿着这条十余万里,各段名称皆不相同的大河而来,他也会相信。

但不管怎么说,这枚玉佩终究是个线索,等将来修为上去了,术算之术更上一层楼,于无谓觉得自己可能还能有些发现。

虽然到手了一册万化归真诀,但于无谓现在还没有空去修炼,当下之事,还是先替李玉昆把枝西郡中的妖邪清除干净,只要能掩盖自身气息的话,于无谓认为并不会花费自己太多时间。

见他不再有疑惑,李玉昆也主动提起清剿妖匪的事。

他道:“其实遮掩两位气息的方法很简单,一会儿我先传二位一道法决,然后再借两枚官印给你们,如此一来,你们就可以借助官印上的气机,伪装成我儒门之人了。”

于无谓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好事,要知道,官印是借的,法决却不是,若能学会这个法门,那将来只需从别处搞到一枚官印,将来在外边行走,就可以伪装成儒门官员了。

幸亏李玉昆不知道他心中想法,否则的话,还真未必愿意将这门法决教给他们。

实际上,李玉昆之所以愿意信任于无谓,甚至当初在侦测到他二人身上的怨力时,都没有直接翻脸,乃是因为他自有一套验证于无谓身份的方法。

玄、儒两门,作为当下归元界秩序一方的维护者,互相之间常有交流,但不论是玄门,还是儒门,都可谓是宗派众多,源流复杂,所以数十劫下来,自然而然地,就发展出一种互相鉴别身份的方法。

儒门官员自不必说,他们身处官府之中,也不似寻常儒士一般,收敛自身气息,所以玄门修士并不需要其他办法,就能验证一个受到承认的儒门官员身份。

而儒门修士若是想辨认出玄门修士的身份,那就比较困难了,因为一般情况下,玄魔两道的修士,都会将自身气息收敛。

所以一些玄、儒两道的大能修士在商议之后,便定下了一个身份识别的方案。

在这个方案当中,道门弟子的身份令牌,就是他们身份的标志,而儒门主官的官印,则具有检测验证身份令牌的作用。

只要玄门弟子主动激活身份令牌上的相应标识,在感应范围内的儒门主官就能通过官印,知晓其属于哪个宗派。

当初于无谓和九迎风在郡府之外受阻,李玉昆却派出了陈参正前来迎接,就是因为于无谓用神识和李玉昆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之后,激活了身份令牌上的标


状态提示:章三四 万化归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