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幻武之旅>第四十六 兽拳心法

形意十二形,就是观兽形成的武术。

王守义精通形意中的虎形,蛇形,猴形。

其它也有所了解,仅有其形,而不得其神。

王守义打算综合形意十二形与自己的心得,精练组合成兽拳。

内功心法以图推演,即是招式和心法。

形意有三体式,三体式意为天地人三才。三体式并非形意独有的,而是所有武功的入门的基本功。

以三体式为兽拳的第一幅心法是相当好的。

三体式并不是不动,可变化的,不过在站三体式基本不动,是以用这个姿势去体会身体的变化。对学武的人来说,站三体式就是找气感。

为什么说三体式是所有武学的入门基本功呢,从动作上看就能在所有武学中找到影子,甚至很多武当中的三体式是一模一样的。

三体式换成一个很有名的杀招就叫半步崩拳。这半步崩拳就脱胎于三体式。

三体式分站式和卧式,又有定式和动式。

三体式站式是有桩功,就是站桩的意思,这个多练多体会,与人无害,只有益处。再配上站式的动式能很好的帮助习武之人了解身体和找个气感。

三体式的卧式,比较难学,得不到其神,练多了反而伤身。不过在站式找不到气感的时候可偿试一下卧式三体式去找气感。

三体式找气感换句通俗的话,就是找劲道。气沉丹田就比找到身体的重心,也就是发劲发力的一个点。三体式站桩有成就能全身的劲整个一股,也就是整劲。通过动式把这个整劲打出来,就是出招了。

天下武学出少林,对三体式来说,天下武功尽在三体式。

这三体式王守义把它当成兽拳总纲。毕竟只有找到了劲,才能把兽拳的打法发挥出来。

后面的图,王守义决定先取虎形,毕意剑齿虎就在熊二的身边,自己可以随意观看,也可用心神走体会。卧虎图就是兽拳第二图。

卧虎,以睡未睡,即能休养调息,又能蓄势待发,更兼有卧式三体式的效果。

第三幅图就是虎啸图,这个有点高深了。王守义还是放在第三,只要三体式图和卧虎图,有所得,第三幅的虎啸入门就容易了。

虎啸镇百兽这是第三幅图的主要要表达的意境。虎啸惊山林,万鸟惊慌展翅逃离,万兽扑伏,四散而奔。这图重意,强调的是一个势。不过领悟什么势就与人有关了。

霸王之势,千军之势,王者之势,勇者之势,绝境拼命之势……势不相同,就因人而异了。

第四图就为出山虎,又名下山虎。同样也是势。此势为勇者无惧,又或横扫千军,亦可睥睨天下,一力镇万法。

第一幅图是总纲,第二到第三是为攻击前的势和调整。

那么攻有了,还要有攻防兼备,或闪或避的灵活之意。王守义思来想去第五幅图选择了猴,猴本身为轻巧灵活之意,更兼攻闪一体。

有名的猴子偷桃,即出其不意,又在出手之后立即闪开。王守义取其中意,化猴为人;又兼桩功中的混元桩。猴人立而起,双腿弯曲,双手相抱在胸前。这双腿弯弯是马步,可蓄力进击,又能防守闪避。双手相抱于胸前是虚抱,前后相遮,可为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也可攻可防。

王守义对第五幅图名为灵猴捧胸,通俗的名字,很形象表述了这幅图这个动作。

第六幅图,王守义就在灵猴捧胸之上,直接化为混元桩,是桩也是熊抱,取其厚重之意。熊抱图就是第六幅图。

第七幅图,王守义选择了蛇形。这也是王守义精通的形意蛇形。盘蛇式,到是攻防闪三位一式的招式。人当然不可变成蛇,也盘不成一圈。这盘蛇只能取其神,化其意的去表达。双腿前后交叉弯曲,弯腰驼背,沉肩缩头,左顾右盼。这动作倒有点猴的影子,这动作要取名得其形,有点费解了。我叫盘蛇,你听这个词摆出这个动作吗。这不比態抱,猴子捧心,卧虎,下山虎这几幅图。重领悟力,从中借形取神,即有开慧的作用。举一反三,以意通形,以形得神,练得高深境界再超脱,有武侠小说中的无招胜有招,又有道法之中的一法通万法通的大境界之意。

第八幅图,王守义从八极拳中取神,自己练习也较多的贴山靠。从贴山靠的源头来展示,图为蛮牛冲撞。听名得其形,蛮牛低头,快速急奔,冲撞而来。当然以图表示就又有不同,不是四肢着地,低头身子前倾的模样。而是双腿弯曲,沉肩缩头,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握拳在身两倾的样子。

此图可以说是最简单易懂的一幅图了。易懂只是说能快速的从图中领悟。毕竟蛮牛冲撞,是个暴力图形,简单的理解就是野蛮冲撞。但要到高深境界,化蛮牛冲撞为其中的贴山靠,就得综合前面所有的图才行。

最后一幅图,也就是第九幅图,王守义有心却无力。王守义想到了龙形。龙,华夏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能大能小。己是神仙般的神兽了,虚拟神化的物种。要从中得其神,怕是见天不着天了。

“龙啊”王守义叹口气,自己可以画出来,却没办解释,对一群孩子甚至大人去解释。集百兽于一身的龙又该是怎样的神异,若这个原始时代真有龙又是什么样子呢。

最终王守义没有把兽拳中的龙形加进去,留待以后有机缘再说吧。

兽拳己成,王守义费了不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 兽拳心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