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摇滚教父>第377章 《美国偶像》启动

与《金属歌剧:阿瓦隆幻想曲》一同展开的,是《美国偶像》选秀计划的大规模宣传。

在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调查之后,新成立的项目组确定了宣传的口号。

【任何人都能成为大明星!】

【属于平民的超级秀!】

【观众即是评委!由你们亲自选出最终的获胜者!】

这两条口号一经推广,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风头甚至超过了《摇滚圣经》、《阿瓦隆幻想曲》,乃至于任何一位明星的最新作品或者绯闻。

北美并非没有过选秀类的节目,事实上,这类电视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

但在过去,选秀类节目永远是已经签约,但还未出道的新人的舞台,例如大名鼎鼎的米老鼠俱乐部。

而《美国偶像》打破了这个概念,以海选的形式,从3.5亿北美公民中,选拔出公众们最喜爱的明星。

这个特殊的选秀形式,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

不是没有人这么想过,这个想法根本不值钱,是个人都能想到。

但没有人愿意花这么多资金去做一档电视节目,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偶像》一经推出,立刻就填补上了这块巨大的空白。

一档全新的,能够全民参与的超级真人秀,立刻就引起了狂热的追捧。

当然,在爆发式的热度增长背后,仅仅首笔就高达两千万美元的宣传费用,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无论是传统广告也好,病毒式营销也好,任何推广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没有资金的支持,再好的项目、再出色的创意,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一个出色的广告文案可以帮助你提高广告的转化率,但归根结底,推广的效果如何,还是取决于在宣传预算上砸进去多少钱。

例如是兄弟就来砍我的那个坑爹游戏……

有着大卫-劳伦斯和三支乐队的资金注入,《美国偶像》项目组不缺钱,也舍得在宣传上砸钱。

这也就造成了一种特殊的《美国偶像》效应。

在这个年末,如果你不知道《美国偶像》,对它没有产生任何兴趣。

那你就落伍了。

在一波短暂,但却高密度的宣传轰炸之后,《美国偶像》项目组宣布,已经与fox电视台达成协议,第一轮五个州的海选,将于2002年12月的第一个周末开始。

全程电视直播!

首轮海选在西海岸的五个州举行,分别是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华盛顿、阿拉斯加,以及夏威夷。

任何一位这五个州的居民,只要年满十八周岁,不大于二十五周岁,都可以通过网站、邮件两种方式报名,报名成功即可参与海选。

如果嫌麻烦,直接在指定时间和地点的海选现场,当场排队报名,也是被允许的。

除了年龄以及需要拥有北美公民身份之外,对于参赛者没有任何要求,甚至都不要求无犯罪记录。

若是真的有某位刑期结束的人进入到决赛圈,反而是一个劲爆的宣传点,北美的公众天然就对浪子回头那一套兴趣十足。

规则上,大体沿用了罗杰所描述的,前世《美国偶像》已经成熟的运作模式。

mad唱片通过挖角、招聘组建起的专业团队,仅仅只是针对某些细节上的漏洞进行了补充,例如如何杜绝,或者至少是减少刷票等等。

对于一个主要依据为观众投票来判断胜负的选秀节目来说,杜绝刷票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刷票,只会将选秀变成一场闹剧。

不说完全杜绝,但至少要大幅度的减少,将刷票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规则方面非常简单,所有报名者分为单人组、乐队组,分别进行竞赛。

在海选阶段,观众不会参加,电视节目中播放的也是花絮、集锦的形式,或者选取某一个海选点进行较短时间的直播。

这一点,和前世只有到半决赛阶段才开始直播有很大的区别。

海选分为数个阶段,需要从无数报名者中,分阶段淘汰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参赛者,将人数/乐队数量降低至数百人,然后就会进入到正赛阶段。

正赛的第一轮依然是由评委来决定参赛者的去留,在这一轮,参赛者人数会被降低至32或者36人,乐队组同样也是如此。

这些人,就可以说是进入了决赛圈,在开始下一阶段的比赛之前,也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之下,进行为期数周时间的专业技能培训。

不过在决赛圈的赛制上,罗杰没有继续沿用前世《美国偶像》那种按性别分组的做法,而是采取抽签的模式,将单人、乐队两大类参赛者各自分为四个小组。

每一周,都只进行一个小组的比赛,评委也不再对参赛者的去留做出决定,而是仅仅只在参赛者的表演结束后,对其表现进行点评,然后由全北美的观众,以电话和短信的方式,决定参赛者的去留,每轮每组淘汰末位两人,直至剩下2人为止。

每个小组的淘汰结束之后,剩余的八个人进行决赛的竞争,依然是以单人组和乐队组为单位,各自进行竞争。

这一阶段,为了延长节目的时长,每轮仅仅只淘汰一人,直至决出前三。

单人组前三和乐队组前三,共计六人,将混合在一起,进行最终的决赛。

每期节目每人演唱三首曲目,依然由观众投票,进行末位淘汰制,直至剩余三人时,演唱曲目增


状态提示:第377章 《美国偶像》启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