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摇滚教父>第294章 重大的决策失误

这方面的事情,罗杰确实不怎么了解。

“这说明乐队的宣传出现了重大的决策失误。”

皮埃尔-奥瑟的语速不快,说的很认真:“乐队宣传的重点,几乎都放在了专辑上,对于乐队本身的宣传严重不足,也就意味着知名度不够!”

“重点宣传作品的好处很明显,因为喜欢作品而喜欢上乐队的粉丝足够死忠,具备相当强的消费能力,这也是乐队收入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奥多接过话题,开口道:“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乐队的知名度不够高,也缺乏浅层粉丝。虽然粉丝粘度很高,但数量太少。”

两人这么一分析,罗杰也明白了过来,同时也意识到了问题在哪里。

先喜欢作品,再喜欢乐队,看上去好像没什么毛病。

摇滚乐队又不是流量明星,虽然也要卖人设,但不存在单纯靠人设吸粉的情况。

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

很多宣称是某一支乐队粉丝的人,其实大多压根就没有听过几首这支乐队的歌,最多只听过几首流传很广的代表作。

这些粉丝喜欢的是“这支乐队很红”,而不是“这支乐队的歌很好听”。

这样的粉丝,哪怕是在摇滚这个相对硬核的分类里,也不罕见,而且还很多。

在业内有一句话,叫做【永远都不要高估歌迷的欣赏水平】。

虽然说音乐是一个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商品”,但只要宣传和推广做得足够出色,“喂啥吃啥”的歌迷并不少。

对于绝大多数不那么硬核的歌迷来说,qiang花和ac/dc压根没区别,别人给推荐哪个,就听哪个。

事实上,很多人成为一支乐队,或者某位明星的粉丝,原因并不是多么喜欢明星的作品,而是跟风,或者是装逼。

前者多见于大红大紫的主流明星,后者则常出现在性手qiang之类大名鼎鼎,但却小众到了极点的乐队身上。

以乐队的定位来说,主要目标肯定是要放在前者身上。

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其实相当惊人,虽然比不上那些最死忠的核心粉丝,但也会为了拍照片发朋友圈之类的理由,去购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

另外,根据许多娱乐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百分之九十的脑……粉,事实上都是“喂啥吃啥”的类型。

这些人确实非常死忠,会去购买乐队的每一张专辑、追每一场演出,会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宣传乐队的好处,攻击一切说乐队坏话的人。

但实际上,这些人压根不懂乐队的作品好在哪,又有什么缺陷,只会去复制别人的评论。

“按照业内的主流标准,我们把明星分为a+到d-,一共12个等级。”

西奥多接话道:“按照这一标准,乐队的收入已经处于a-级别,朝着a咖靠拢。但是号召力和影响力,却还处于较差的程度上,只有b,相当于普通的二线明星。”

也就是说,乐队的收入和咖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一年几千万美元的收入,哪怕是在以高收入著称的北美乐坛,也可以牢牢坐稳一线的位置。

但是论知名度和影响力,乐队就差得太多了。

很多人压根不知道乐队的名字,这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歌红人不红,可以很好的形容乐队现在的处境。

这样的情况不算常见,反过来,人红歌不红的明星反倒是很多。

虽然说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能赚钱,但要论影响力和号召力,人红比歌红重要得多。

在“一亿销量乐队”的宣传口号打出去之后,这个情况有所扭转,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罗杰开口问道:“有相应的计划吗?”

皮埃尔-奥瑟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肯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否则,这个“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职务,未免就有些不合格了。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短几周之内见效。鉴于现有唱片合约的约束,我建议做一个三年起步的长远规划。”

皮埃尔-奥瑟早有准备,从容地开口道:“首先,我们要加大媒体曝光的力度,乐队应该有至少三家不同类型和受众的合作媒体,定期在媒体上露面,宣传的重点也必须是乐队本身,而不是某一张专辑。”

“这方面我可以提供一些备选,我们挑选出几个合适的合作媒体出来。”

鲍德温-弗耶斯插口道:“我曾经在媒体行业从事,可以联系到几个可靠的朋友,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

“鲍德温在加入团队之前是《好莱坞新闻报》的副主编。”

西奥多适时地提及了鲍德温-弗耶斯的履历。

米兰达-斯特里普和皮埃尔-奥瑟过去是做什么的,罗杰不清楚,不过想来也不可能是没有任何履历的纯新手。

这个报纸看起来名头很大,实际只是一个以捕风捉影的绯闻为主的八卦小报。

但就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没有圈内人领路,就算想找人合作,也找不到门开在什么地方。

而且别看八卦小报逼格很低,事实上,单论媒体行业内部的关系,这些家伙堪称神通广大。

尤其是在记者这一层面上,很多主流媒体的记者,实际上私底下都是八卦小报的眼线,为这些小报提供着最新的消息。

罗杰点了点头,问道:“有备选名单了吗?”

“正在拟定,最多一周就可以拿出来。”

鲍德温-弗耶斯说了一句,就闭上了


状态提示:第294章 重大的决策失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