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攻防战役,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始于四月初,终于六月中旬,两个多月的时间,为此,汉辽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辽军在锦州的兵力布置,最初只有两万余卒,中间增兵五千,耀州之战后耶律斜轸又增兵两万,加上一些辅卒民夫,辽军在锦州前后投入的守备力量有近七万人,以及大量的粮草、辎重、武器。
然而,最终成功随耶律休哥摆脱汉军追击,成功撤离的辽军,只有不到五千步骑。余者,除了少量逸散失踪的,大部分都战死了,俘虏都没有多少。
除去此前的纠缠厮杀,以及攻防鏖战,就属城破之日造成的伤亡最大,辽军如此,汉军同样如此。当然,在汉军完全掌控住局势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无谓的死伤,很多将士都没能从残酷的战斗中摆脱出来,没来得及收刀,不加甄别,一心杀人,以致于锦州城内,流血漂橹。
最后,足足花了三日的时间,方才从城中清理出近五万具尸体,堆积成山,集体掩埋焚烧,那满透着凶煞之气的恶臭味,污染了整个锦州的空气......
辽军伤亡殆尽,并且死伤者多为辽东精锐,一般的军队,可没法同汉军在如此激烈的攻防中僵持那么久。
当然,汉军付出的战损同样高昂,在锦州之战中,足足留下了的一万六千多具尸体,城破当日,就超过五千卒。并且,参与此战的,也都是禁军、边军中的精锐,龙栖军、小底军、护圣军、平卢军、石门军等军,各有损伤,尤其是马仁瑀所统率平卢军,伤筋动骨。
若是加上锦州之外的一些缠斗,阵亡的将士就更多了。由于锦州攻防过于激烈残酷,死亡率极高,因此伤亡比重,也远超过去任何一场大汉发起的战争。
经最后的统计,到锦州攻破为止,西线汉军的伤亡,超过三万之众,其中还不包含那些支前的民夫壮丁。还有很多受创的将士,没有来的及救治就死掉了,也不乏因伤过重而亡的,这还是在行营中抽调了上千名军医以及准备了大量伤药的情况下。
战争之残酷,在锦州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汉辽双方因锦州之战而付出的代价,也深刻诠释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
不过,付出的代价虽大,对于汉军而言,都是值得的,何况辽军的损伤,远超汉军。以大汉的体量,损失个数万人,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愿意,随时可以补齐,甚至都不用从后方掉,就在前线的各类人马中,就有充足的后备力量,用以补充。
战术上已然取得了胜利,战略上的价值,则更大了。破了锦州,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了,无险可守,至辽阳不到两百里的距离,除了几条河流,别无阻碍,而在完全占据水陆交通优势的情况下,汉军东进辽东,自然是一片坦途。
锦州的得失,关乎整个辽东战局,甚至关乎整个北伐大业的胜败。一旦让几十万汉军,无遮无挡地进入辽东,那辽军面临的形势,就不只是恶劣所能形容的了。
辽阳,这个辽国在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将直接暴露在汉军的打击之下,辽阳若有失,那么辽国对整个东北的统治都将动摇。
在汉辽战争的这段时间中,大汉一直同东北的一些部族秘密联络沟通着,如女真、室韦乃至渤海人,那些不满辽国统治的人,虽有所动作,但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精明,没有贸然参与进来。这其中既有耶律斜轸的戒备弹压,也在于汉军此前没有大的进展。
当汉军正是进入辽东,都不需要更多的动作,只要兵临辽阳城,那么就会给东北的诸多异族一个信号,辽国不行了。可以预见,在这种局面下,那些观望局势发展的部族,再难按捺住那躁动的野心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将汉辽战局主动彻底掌控在手中,就是锦州之战最大的意义。
攻克锦州之后,在赵匡胤的指挥下,汉军并没有过多的动作,不急不躁,并不贸然进军,假破城之势,挺进辽东。
相反,再度求稳,就初北上之时那般,整顿兵马,休养将士,补充军械粮草,同时对锦州城进行修复,将之打造成了挺进辽东的新基地。
这样的做法,原因也很简单,经过锦州的血战,将士确实需要一定时间来休整恢复,而盛夏炎热的天气因素,也需要考虑进去,此前巨大的损耗更需要补充。
更重要的,锦州在手,辽东的大门被轰开,战略主动掌握在手中,此前的一切压力与焦虑,都消散于无形,用兵方面,赵匡胤将更加从容自如。
因此,在克城后的半个月内,东路北伐大军全部进入休整期,在经过耀州、锦州两场大战役之后,辽东战局恢复的沉寂。
这段时间内,赵匡胤只是派出了几路骑兵,东进辽东,最远直抵辽河,同东线的水军联系直接打通。敞开大门的辽东,汉军可以轻松驰骋。
相比于汉军的从容,辽军这边,可就是无比难过了。在耀州的放手一搏,取得了奇效,收获了胜利的果实,缓解了危险的局势。
然而,这份喜悦,只不过持续了二十来日,就被汉军无情地回击了。你在耀州一搏,我则于锦州一击,还是强势的致命一击。
哪怕是耶律斜轸,在耀州之战后,都忍不住乐观起来,甚至大方地给耶律休哥增援两万军,有此前锦州攻防的情况在前,很多辽国贵族、官员、将领都对守住锦州放心了,甚至觉得可以筹谋,在对汉军发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