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钢铁苏联>第381章 无人应答

从伊斯特拉后方更靠近城区的位置指挥着自己的装甲团加速冲向前方交战区域,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沃尔特中校眼下,只希望那些尚未谋面的苏军坦克能够尽快出现在自己的视野内,这轰隆作响声几乎快要把整片大地给掀颠倒过来可怕作响声实在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

已经不知是第几次掀开头顶的炮塔顶盖将上半身探出车外观察情况,自手中的双筒望远镜内依旧是一无所获的沃尔特中校在面不改色中再度皱了皱眉头,顺势收回的右手紧接着便再度按动了位于喉结部位的发生器按钮。

“装甲二排,收到请回话。纳泽尔、弗兰斯、埃里克,有谁能够听到吗?我再重复一遍,有谁能够听到吗?立刻回话!”

以极快语速连声脱口而出的追问话语却并没有等来理想的回应,头戴式接收耳机中除了细微的电流声以外便再无其他,沃尔特中校口中的那三位德军车长已经永远无法再向其报以任何的回复。

“别喊了,沃尔特,他们全都死了!三辆坦克怎么可能敌得过伊万手里的几十辆坦克,刚才无线电里传来的那一阵哀嚎你觉得还不足以明问题吗?”

听闻此言的沃尔特中校有心想要开口反驳,但炮手魏德林口中那看似信口开河的话语却又不得不承认是对事实的最好佐证,这一切到底也仅仅只是因为沃尔特本人发自内心的不愿意去承认罢了。

“我告诉过他们不要去招惹俄国佬的装甲集群只是侦查,为什么就是不听!?还是情况真的危急到了他们必须加入战斗不可的地步了?”

对于自己即将面对怎样可怕的对手还没能有一个完全的认知和充分的了解,沃尔特中校此刻脑子里几乎全都是自己那三名失联下属的相关信息,他实在是有些不理解到底是强大到怎样程度的苏军装甲部队,才能将那三辆老牌车组瞬间消灭甚至于连求援信息都来不及向自己发出。

就在这沃尔特中校感到稍许迷茫的当下,从耳畔呼啸而过的飞雪狂风之中突然传出了一阵话音急切的报告之声。

“海恩里希报告,沃尔特!正前方十二点钟方向发现俄国佬的装甲集群,距离一公里开外,正在进攻我们的防御阵地,我已经能看到他们了!”

来自下属装甲营长口中的急速开口汇报讯息,第一时间将沃尔特中校位于九霄云外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听罢从头戴式耳机中传出的急切话语后当即下意识般地举起了手中的双筒望远镜,紧随其后看到的场景则正如那位装甲营营长口中所言的那样。

一公里开外传来轰隆不止枪炮声的苍茫雪原地平线上,已经能够勉强看到依稀浮现出来的苍白钢铁巨兽轮廓,kv1那有别于t34的四方形炮塔轮廓几乎一眼就被专职坦磕沃尔特所精准认出。

“一辆、两辆、三辆、四辆、五辆......哪!那封电报居然是真的....这...这帮俄国佬居然全部用的都是kv1,这...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在热成像仪等先进坦克观瞄辅助设备出现之前,从二战当中直到冷战初期的坦克均是采用肉眼加放大光学瞄镜的简单组合进行战场观测。结合相对原始简陋而几乎没有的火控辅助设备,一公里这个距离基本上就是二战时期坦克交战的一个边线交界点。

也就是,因气原因没可能获得空中侦察情报支援的沃尔特中校,直到此刻才真正用自己的双眼亲眼确定了之前那封求援电报里,所提及的至少五十辆苏军重型坦磕汇报是货真价实的,眼前这密密麻麻犹如虎荡羊群一般肆意驰骋在雪原上的kv1集群的确称得上这个数字。

“见鬼!他们数量太多了,沃尔特,真的有至少五十辆的俄国佬kv1!正面强攻不是办法,你打算怎么做!?”

与头戴式耳机中传出的焦躁询问话语一样而于内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老实还是第一次撞上数量如此之多的kv1重型坦克集群,即便是从苏德边境线上一路平推至今的沃尔特也不禁心中一凛,意识到自己真的摊上大事聊沃尔特稍作犹豫之后立刻按下了喉结发声器按钮报以了坚定的话语。

“战术不变,海恩里希!带上你的装甲营去冲击俄国佬装甲集群的侧翼,我带着剩下部队保持正面攻势相互照应!不论如何一定要把他们阻止在这里,古德里安大将的后续增援部队要不了多久就会抵达,一定要坚持住!”

沃尔特中校所指挥的这支隶属于国防军建制的装甲团有着较大的编制数量,在接收了周边一些其他部队临时抽调过来用以增强进攻能量的散编建制部队以后。

沃尔特中校所指挥的这支装甲团编制已经被扩充到了两营八连的齐装满编部队建制,下辖的各种类型前线战斗坦克共计有81辆,而其中有超过70辆都是作为德军装甲兵一线主力而存在的三号与四号坦克。

70辆左右的主力坦克里有14辆是从后方最新交付到位的三号j1型中型坦克,算是当下德军坦克里威力最为强劲的头号反装甲主力。至于主力坦克之外的那剩余十辆左右坦克则都是诸如一二号之类的不点,在欧洲战场时已经被边缘化的这些过时坦克现在只能干些战场侦查的活儿,在对抗实力强大的苏军重型坦克部队时根本指望不上。

接收到了沃尔特中校所下达命令后已经隐隐有分道扬镳态势的德军装甲集群当即一分为二,由海恩里希少校所率领的装甲营当即与沃尔特中校所率的大部队分裂


状态提示:第381章 无人应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