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304年之新晋>第一九二章:我要镇建邺

招揽郗鉴只是我这次来洛阳的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我的主要目的就一个,我要移镇建邺。

现在中原还没有大乱,石勒都还在和汲桑猫在苑中躲风头,被公师藩战败身亡的消息吓得瑟瑟发抖。刘渊的汉国也还没打出并州,并州的那一亩三分地他还没完全搞定。

东海王自从刘祐撤退后,一路西来可以说志得意满,除了收到陈敏反叛的消息。不仅司马虓把刘乔打得消失无踪,镇南大将军刘弘还派参军刘盘来助战,王浚的主簿祁弘也到帐下听命。

现在东海王在中原要说自己是老二,没人敢跳出来说自己是老大。

这样的形势下,我想移镇建邺,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现在自己最大的一张底牌就是平原王,但是真不知道这个平原王在东海王心里值几个钱!要是平原王都没面子,那我要移镇建邺就悬了。

洛阳东海王府。

“叡儿你怎么来洛阳了?徐州你不管了?”东海王看见我出现的瞬间,有点惊诧,但更多的是责怪。

“徐州有王司马看着,没什么事的。”王司马就是王导。然后我接着说道:“侄儿在徐州听说王叔前线战事吃紧,于是从徐州带来了粮食二十万斛,优质刀剑两千具。希望能解王叔燃眉之急。”

欲取之,必先予之。想移镇建邺,这点血本咱还是舍得投注的。

东海王却听得眼眶湿润,虽然现在他手下人才济济,但像侄儿这样真心为他着想的,一个都没有。都是些怀着各种目的,惟利是图之徒。比如那个刘洽,真是个怎么扶都扶不起来的阿斗!

“王叔,王妃她们最近还过得好吗?”想起当初东海国的那个霸气的裴妃,我心里就忍不住想笑。

“她们都很好,劳叡儿费心了,也不枉王妃关心你一场。”东海王真是听得老怀大慰。

“王叔啊!那个,侄儿在徐州已经半年多了,侄儿想为王叔分忧,不知还能为王叔做点什么?”真不敢这么快提出想移镇建邺,只能先探探他的口风。

“叡儿刚镇徐州半年,就不要想别的了。你只要守好徐州,就是为本王分担了最大的担忧,知道吗?”

哎!还是把咱当历史上那个弱弱的司马叡了?您老是没回徐州去看看,要是看到徐州的现状,估计就不会这么说,这么想了!估计到时候就要把我罢职去官,撵回琅邪国才会甘心吧!嘿嘿!

“可是侄儿已经把徐州治理的相当好了啊!还有几万大军在徐州四处镇守哦!”我只能慢慢的透露点消息给他,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就本王留下的那些老弱,也能叫几万大军。叡儿啊!做人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能好高骛远,要不会遗臭万年的。”东海王真是苦口婆心,也不知是粮食武器的面子还是亲情的原因。

不过他老人家这么会说教,自己在历史上怎么还混得一塌糊涂呢?看来很多简单的道理,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侄儿知道,真的知道!侄儿最近还听说,扬州的右将军陈敏叛乱了,也不知道真假?”

听到我的话,东海王赶紧看看四周,似乎怕隔墙有耳,于是很认真的说道:“叡儿从哪里听来的谣言,别说他还没叛乱,就算叛乱了也只是疥癣之疾。南方向来贫弱,当年东吴都没成气候,何况一个小小的右将军。侄儿不用担心!”

我能不担心吗?一个小小的叛乱,历史上可是持续了一年多。可见大晋对南方的统治多么虚弱,比叛乱的陈敏还虚弱。

看来他还没有重视一个小小的陈敏叛乱,这就不好弄了啊!借口都没有了,还怎么移镇建邺?我于是只能敷衍道:“侄儿也是无意中听说的,至于谁说的侄儿都记不清了,所以才来向王叔请教的。”

听我这么说,他提着的心似乎放下了,叹口气后悄悄的说道:“叡儿不要外传,那个陈敏真的反叛了。不过真不是什么大事,很快就会好的。”

“哦!这样啊!那如果王叔没什么要事的话,侄儿就先告退了!”我故作恍然的说道。

……

辞别东海王后,我想想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历史上王与马共治天下的始作俑者,就是东海王司马越和王衍。他们两个能有历史上的那种默契的配合,很久以前就是老相识了,只是两个人都一直没有走到前台。

既然东海王这边说不通,那我就去王衍那里试试运气吧!

洛阳尚书仆射府。

里面住着的是王尚书,王衍。一个只尚清谈,不重实务的名士官员。

王衍从小就颇具名气,年龄越大名声越响亮。这种超高名气的名士,可是以前的琅邪王和当下的东海王都很欣赏的人才。加上他和东海王的老关系,才走到历史上的那种配合默契的高度。可以说历史上东海王的败亡,他出力甚多。

“王尚书,小王琅邪王司马叡,不请自来,还请见谅!小王仰慕王尚书已久。王尚书风采,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我一来就奉承道。

“哦!呵呵!王爷不在徐州,不知来洛阳所为何事?”他和王导是堂兄弟,徐州的消息,他是经常收到。所以对这个王爷也不是很陌生,至少在书信上见过很多次。

听说他比较爱财,我这次来也带了不少钱粮,于是说道:“王尚书操劳国事,本王平时听着都很不忍,正好这次来洛阳,徐州王司马托本王带了点土特产。希望王尚书笑纳!”

我说着就递上一份礼单,土豆、


状态提示:第一九二章:我要镇建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