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为何发笑?
“朕记得始皇帝曾经说过一段话;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一镇九州龙脉,为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事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万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道:
“始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一驾崩,他的帝国就骤然崩塌了,这还是尽收天下之兵,举之咸阳.......之后没有多久,朕觉得不仅仅是秦二世昏庸无道,亦不仅仅是赵高等人的奸邪,而是出自商鞅变法,将一国大小之权,尽收于秦王之手,正所谓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始皇帝能力足够大,所以大秦帝国在他的手里便一扫六国,扫平四夷;但秦孝公和商君显然算错了一点,那便不是历代国君都是秦孝公他自己和秦始皇这样的,也有胡亥这样没有能力又蛮干的,于是即便是始皇帝尽管尽收天下之兵,他的继任者不能承担责任的时候,这天下就崩然倒塌了!”
两个奸商一脸受教的模样在认真的听着,不时对望一眼,一副颇为认同的样子,而周奎则依旧是笑吟吟地,这会儿只是装着糊涂,这种军国大事,他向来都不敢兴趣,他只喜欢赚银子,做铁公鸡......
只有老黄却是一直在品味着什么,目光炯炯地看着天子,似乎又一次刷新了他的三观似的,嘴里还轻声念叨几遍: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不多时他便眼前一亮,拱手谄媚道:
“陛下果然妙语连珠呢,这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妙啊,实在是妙啊,老臣实在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大昏君听到这话,顿时脸面红润了起来,一副很享受的样子,而且显然这老黄也不是那种榆木脑袋,看来是真的懂自己的意思了,只是懂是一回事,真的要做那便是另一回事了,凡有人生阅历的都知道这个道理。
两个奸商还是第一次见当朝首辅大人居然这么会拍马屁,心里都是怪新鲜的,但脸上依旧笑呵呵的。
可不能让他瞧出端倪啊。
周奎却是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只是自顾自地一边品着热茶,一边吃着小点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欠揍模样。
大昏君得意地将众人的神情再次收入眼底,只是淡淡一笑:
“若是昔日,秦孝公不用卫鞅变法求强,一味地加强国君的权柄,而是与秦贵族踏踏实实共大秦,河西之战后,会不会被魏国或者其他诸国所灭不好说,但在那列国共存的时代,存在下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大昏君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真的极有可能的,宗周自春秋以来,列国乱战了数百年,即使是不时出现晋、魏、楚等这样的霸主,也会在列国外交和军事打击下土崩瓦解;另外还有后世的“小国”林立的欧巴罗,也是这个道理。
只是这个话被大昏君说出来,在坐的所有人都不免有点错愕,他们都是在华夏大一统下生长起来的,那种骨子里就是大一统思维,而他这话机会就是叛经离道了。
不过众人不打算接这个话头,因为他们不好接啊,怎么接都会得罪这位天子的,只得闭着嘴,等着大昏君再次开口了;果然大昏君只是淡淡一笑:
“朕说这个道理,诸卿或许现在不懂,但等将来了,一定会懂得,好了,不扯远了,朕的意思,就是将这个责任下放,但却不能下放给那些没有能力和责任心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而是要放给那些有能力的士,这士便是春秋战国的士,是要对君上负责的士,而今日我大明读书人火枪打靶便是这种责任的开始,亦是朕从中选取士之开始......”
众人恍然大悟了,陛下这是要复古啊,额,应该是假借复古之名,行改制之实,而儒家最喜欢的便是复古了,不过当今天子的这个复古终究不是天下读书人所喜的,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是了,儒生们也是选择性的复古,而就跟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一样,他们把所有正确的选项都抛之不用,留下的全是糟粕.....额,复古的全是糟粕!
历史上最后一次儒家复古便是猪尾巴朝末期,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复古运动,他们把大量关于三皇五帝、周公、西汉公羊儒等的“史料”从旧纸堆里翻了出来,然后加以自己的观点,形成了新的公羊派,其目的自然是为增强国人自信心......
结果一直增强了一百几十年......
老黄沉吟片刻,说道:
“陛下,如此会不会造成陛下和朝廷的权威下移,老臣担心......”
大昏君挥手打断了老黄的话,他知道黄立极要说什么,但是他却有自己的打算,这一次是无论如何都要搞定的,否则他拿什么去征服新的殖民地?拿什么去给自己的儿子们开辟新的王国?
这些枪大夫有的是地方安排,至少在朱大昏君驾崩之前,是不用担心他们犯上作乱的,至于以后,大昏君管得着嘛?
于是他只得忽悠道:
“如何会权威下移呢,朝廷掌握财权和强大的军队,便无论如何都不会权威下移,先生莫不是以为读书人会打火枪了,就能对抗我大明天兵了?哼哼!”
从政几十年的老黄顿时就明白了,读书人会打火枪,不一定就是军队啊,军队是个纪律严明的组织,须得上下一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