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春秋大业>第一百七十二章 爵位制度

邵景明不久便整理好了官制的详细资料,而且在六部当中添加了两部,一部是使部另一部是医部。使部是处理外交事宜,便是大鸿胪的改版。这两部都是相当重要的部门,所以邵景明将它们单独拿了出来。而且以后的部门只会更多,所以邵景明没有将这些限定死了。

曹操很快便看完了邵景明给的资料,曹操相当满意,他最满意的一点是邵景明设定的三省之上由丞相统辖,丞相之上是皇帝。也就是说丞相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也是曹操想要做的事。

改官制说起来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就相当难了,毕竟整个政府机构庞大,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所以曹操找来了荀彧等一众谋士商议此事。郭嘉虽然还未痊愈,但是知道了消息之后,也带着病前来此处。

“此乃光正所提改官制之法,诸位且看一看。”

曹操已经将邵景明的资料印刷了多分,分发给众人看。随后曹操便静静地等待众人看完这资料,众人边看资料,还不时地低语,相互讨论,而荀彧看了资料之后没有说话,他一眼就看到其中的要害,那就是丞相。

邵景明设立得到丞相比起历史上真正的丞相权利还要大一些,毕竟统辖三省六部的是丞相而不再是皇帝,这就等于是在名义上彻底架空皇帝,使得皇帝再无用处。

“诸位以为此法如何?”曹操见众人都看完了,于是问道。

这会儿众人都没有说话,郭嘉看了看周围,然后说道:“臣以为此法甚妥。”

“奉孝,你且说说缘由。”

“我大汉官制乃是郡国并行,故而官制杂乱,此法则是将各部统辖上下归属分得清楚,一目了然,故而此法甚佳。”

“嗯,”曹操点了点头,“文若,你意下如何?”

“禀司空,此法如奉孝所言甚佳!”荀彧不是笨蛋,他如果现在说丞相的权利太大,恐怕会招致曹操的怀疑,所以他把后半句话咽下去了。

“诸位意下如何?”曹操问了在场众人。

“此法甚善!”众人大多是这个回答。

在场的人都不是笨蛋,曹操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如果他们不是想,这会儿触曹操的霉头,恐怕没什么好结果。

“如此,那便依光正之法,实行此官制!”

曹操这会儿拍板了,他也决定要做大汉的丞相了,如此才能将全力集中,只是邵景明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若是知道邵景明的想法,恐怕不知道会成什么样。

“只是此时说起虽易,实施却难,如此便需诸位将许都内官员原官职与现官职相互对照。此事务必谨慎,不可使朝廷混乱!”

“诺!”

“光正,你可有话说?”曹操问道。

“有些想法,还需说与诸位听听。”

“光正但说无妨,诸位洗耳恭听。”曹操道。

“我觉得大汉现行爵位制度有些复杂,须得精简一番。”

“我大汉爵位乃承秦制,乃分二十等,光正有何佳法?”荀彧问道。

“我的意思是分得简单点,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

“由此一看,倒是简洁,只是是否略微少了些?”郭嘉道。

“我还没说完呢,”邵景明笑了笑,“王爵乃是皇室爵位,不授外姓。而其余五等爵位每级分三等,这样不就够了?”

邵景明这么一说,曹操眼前倒是一亮,秦朝爵位制度乃是由商鞅变法之后形成的,对于现在的情况,确实有些不适合,邵景明提出的五等爵,倒是很简单,等级明确没有那么复杂。

“那食邑该当如何?”

“这个可以商议一番再行酌定。”

“那承袭之事又当如何?”

“这个可以分可世袭以及不可世袭。不可世袭顾名思义,只授终身;而可世袭爵位则有一规矩,那就是世袭之后降一级。”

“降一级?”曹操问道。

“没错,我打个比方,比如一人功列一等侯,他死后其子继承只得一等伯。若是其子未立功劳,其孙继承,只得一等子。以此类推。若是到了一等男,则其子便无爵可继,复归平民。”

“此法倒是可行。”

曹操听了邵景明的建议,表示了赞同,爵位的承袭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便实行了推恩令。而现在邵景明的承袭制度,便可使爵位的承袭更加合理。

“那封地该如何解决?”

“不封地只封号即可。”

“此话何解?”

“我再打个比方,某人功劳可封侯,那便予他一名号,若是其甚是忠勇,便封他忠勇侯,没有封地。如此便可立下规矩:只有公爵以上才有封地,其余皆无封地。”

“此事甚善!”

邵景明的办法既考虑到爵位复杂的问题,也考虑到了功高之人的利益。毕竟能达到公爵的人年纪都不小了,即便给他们封地食邑,他们也享受不了多久。然后他们儿子继承之后,便成了侯爵,那封地也就没了,要想拿回封地,还得自己努力,所以便不会出现某个封地的人势力过大,不尊朝廷律法之事。

“诸位有何意见?”

“若是行此法,吾等子孙皆无保障。”夏侯惇此时说道。

“夏侯将军此言差矣,儿孙自有儿孙磨,他们日后如何便是由他们自己,我们不可照应他们一辈子。若是胸无点墨,身无寸功,朝廷为何要养此类蛀虫?子孙无能,便得他们自己承受,我们只管好我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章 爵位制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