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南、湖广全部乱成一锅粥,大明朝廷如同当头挨了一棒,整个人都有些蒙圈了。
在最初的震惊过后,然后在朝堂上,便是永无休止的谩骂指责。
这个时候,文官们全部选择性的忘记了当时的自己,是如何义愤填膺的支持山西军向北挺进,给林丹汗一个教训的慷慨陈词。
御史们更是疯狂的弹劾温体仕为首的内阁,做事不瞻前顾后,只顾出眼前一口恶气,调动山西兵北上的决策。
在这些事前猪一样的家伙眼中,动摇山西黄河防线,只为了北上出一口气的内阁,完全就是见小利忘大义的幼稚之徒,完全上不了台面。
京中更是再一次流传猪瘟一说,明里暗里影射温体仁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这种猖獗的nn攻击,自然是惹怒了温体仁,这位爷本身就是整人的高手,对这种一有事就甩锅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更是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一连数日,攻击御史最疯狂的家伙背后的大佬,数人被牵制出往日的旧案,无论是科举舞弊,还是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罪名怎么惊悚怎么来。
一连数日,朝堂上根本没有拿出任何的对策。完全是一场疯狂的互相攻诘和两难,至于如何应对,则根本无人提起。
在这两难混蛋中间的崇祯皇帝,则被这铺天盖地的相互攻诘完全陷了进去,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不过几日后,一个惊人的消息却是碾转而来,硬生生将这场风波直接压了下去。
十一月中,建奴出兵朵颜草原,大肆会盟了十数部蒙古部落,双方在朵颜草原上歃血为盟,共讨人憎鬼厌的林丹汗!
近两万旗骑兵,外加十数部蒙古骑兵,总兵力高达万有余的庞大军队,开始滚滚向西开动。
虽然这个情报上显示,后金伪汗皇太极盟誓共讨林丹汗,与大明无关。
但是吃过崇祯二年末建奴大亏的大明朝廷,完全不敢轻易视之。万一再如崇祯二年那般,半路转向,再次攻入大明京畿,那就是祸事至矣!
这个事关各位京城大佬们利益的消息,自然是将其他烦恼事情全部压了下来。
许多人甚至不无庆幸的想到,若非前十几日争吵不休,万一周边的官军被派去南边增援,那如今京城是不是就要无兵可守了?
为了避免自己京城周边的物产被破坏,朝堂上下倒是快速的形成统一意见,立即下令蓟府上下戒严,严密监视后金动向。
更是百里加急警告遵化、蓟州各地坚守城池,人在城在,后退者后果自负云云。
不过眼下建奴入寇也只是可能而已,无论从面子上还是从成本上看,崇祯皇帝都否决了调集方圆五百里内的官军勤王的建议。
只是从应天府将卢象升的天雄军调入京畿加强防卫,并勒令京畿地区戒严。
在大明朝廷上下战战兢兢的等待中,消息不断的传来,后金联军并没有如同崇祯二年那般转而入关,而是大军越过朵颜草原,直接冲入张坝草原,已经开始与林丹汗东部的军队开始了战斗。
而林丹汗的表现也一如即往的稳定,面对后金的挑战之时,他选择了战略性的转移,大军直接向北迁移,转移到漠北草原,试图通过瀚海沙漠,阻挡后金的兵锋。
眼看着双方一逃一追,距离大明国境越来越远。
松了一口气的大明朝廷,顿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内部,刚刚才停火的弹劾再一次热烈起来,对于河南、湖广等地的军情,又一次选择性的失明。
以御史为代表的东林党,从心底深处觉得,不将这些朝中奸佞全部清理掉,根本无法分心他顾。
面对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东林党斗士。
无论温体仁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全力应战,若是官职脑袋都没有了,操心那边的战局还有什么意义?
在双方战火开始越发激烈之时,林丹汗的使者也再一次的出现在大明京城之中。
这一次林丹汗再没了之前的狂妄,不仅言语间显得极为诚恳,而且态度也十分的谦卑。
不仅历数双方盟好之前事,更是讲喻共抗大敌的唇齿道理。
虽然正打的火热的大明朝廷,但是交战双方对于这个道理倒还算是很认同的。
不过对于林丹汗要求提供的武器钱粮,大明朝廷上下几乎都是一个态度,我们可以在精神上支持大汗正义的事业,但是物资上,对不起,这些一丁点也没有。
对于大明这种摆明站在一边看笑话的态度,使者不断的泣血哀求,直言之前的入寇,只是因为林丹汗钱粮吃紧,在数次求告无门,这才会有这种误会。
蒙古骑兵不缺勇士,只是武器不如人,粮草更是吃急,这才屡战不胜。只要钱粮武器到位,林丹汗愿与后金一决生死,为大明扫除这心腹之患!
崇祯皇帝毕竟还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听到有扫灭建奴的可能。虽然心中恼怒,但考虑到双方确实是同盟关系,还是觉得应当给予一些帮助。
但他这个想法只是试探性的说出来,却是遭受了朝堂一致的反对,当着林丹汗的使者的面,朝臣们俱言林丹汗狼子野心,欲壑难填,给予物资只会养虎为患!
面对着汹涌的反对声音,爱惜羽毛的崇祯皇帝便只能退让,表示对于林丹汗的正义战争,大明在精神方面是无限给予支持的。
见事情根本没有任何的转圜可能,使者也收起了卑微的态度,冷笑一声鼠目寸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