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马丫随时随地要去伺候从皇宫里来的基儿,所以三太太也就不再安排马丫去办事了。
只是,三太太遇到一些疑问,会问马丫。
马丫读书么,书上有故事么,故事里要是刚好有三太太遇到的问题,马丫说出来,这不就解决了?!
就像基儿老是来孙府,孙府摆出欢迎的阵势,基儿不领情,三太太就问马丫,这事怎么搞?
马丫说,以他舒服为主!把他搞毛了,他不来了,他要是不找戎爷跟清爷玩,那岂不
“这不是失礼吗?”三太太又问!
“礼仪官会回去禀报上面的,上面不会说咱府的。再说,老爷经常见皇上,跟皇上再以闲话的方式,说咱府每次列以隆重的欢迎仪式,都遭他嫌弃,看皇上怎么说!”
皇上还能怎么说?不就是免了一些礼节吗?这也说明基儿体恤下面!再说皇上要不是怕言官叨叨,皇上还想为所欲为呢!
三太太越来越稀罕马丫了!
而花姐是越来越头大,前面说过,花姐还为自己没有孩子苦恼犯愁。
这事别人帮不了她什么,马丫也帮不了她什么,家里的事怎么帮?怀孕尚未成功,两人还得努力吗!
马丫不能帮,但是花姐焦虑,有一次跟马丫说漏了嘴,花姐说:“马丫,我若哪天不得意了,或者被人欺负了,你别忘了拉我一把啊!”
花姐说的很诚恳,马丫没说话,马丫就看着花姐。
花姐顿时愣了,花姐后悔自己怎么能这么说,她赶紧弥补道:“我意思是说,哪天要是府里的爷看上你”
马丫没让花姐说下去,十三岁的马丫害羞到用手来捂花姐的嘴,马丫红了脸笑道:“花姐,你也学坏了”
于是两个笑闹了一回。
晚上马丫想了想这事,觉得花姐的玩笑话虽然没什么破绽,可是花姐的神情骗不了马丫!
马丫就想自己跟冯清卉总共就联系了两次,花姐应该不知道。马丫在浑浑噩噩中,也就睡着了,这事算是过去了。
现在花姐虽然心里一团糟,但是她还在三太太身边。
所以马丫在三太太那里是自由的,主子越是稀罕马丫,马丫就会越自由。
自由的马丫除了要接待来府里的基儿,自由的马丫有时候还被戎儿周大清叫去玩。
本来这戎儿周大清,说好到了南都是要进入国子监的,但是自从皇上召见了戎儿莲儿之后,老爷就改变了主意。
福康帝鼓励戎儿好好练武,将来要像他爹一样报效朝廷。
这就有门了呀!
老爷权衡利弊,觉得还是行伍比较稳妥。
太祖时期被杀的官员,如今还给老爷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地方官员,就像个虱子一样,太祖皇上篦了一遍又一遍,掐死一茬又一茬。
百姓私下里都说这是太祖在洗牌,把前朝的那些官吏给清除光了,把跟随他的居功自傲的功臣给清除光了,给惠武帝留一个全新的朝臣。
不是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么?太祖在最后的时间里,他就是在杀人,杀的又都是官员
好了,戎儿不去国子监读书,一心要练好武艺,按照福康帝所说的他要报效朝廷!
戎儿不去国子监读书,周大清是更不想去了。
周大清跟来南都办事的爹说,外祖父家聘用的先生,人家也是有名的先生,他所教的我一听就懂!
再说,现在不是有基儿来找他玩嘛
不说了,再说就漏了,再说就好像周家要搞什么投机似的!
周大清的爹,也就是老太太的闺女婿那是一百二十分同意,就这样戎儿周大清,又留在府里了。
如今莲儿进宫学习礼仪去了,马丫虽说在三太太那里,但是这哥俩在找马丫玩时跟三太太说了,他们要是带别的丫鬟或者小子去挖蛐蛐,那基儿都不喜欢啊
三太太就拿起鸡毛掸子,笑着作势要打马丫,嘴上道:“滚,有多远滚多远”
三太太显然是在跟马丫开玩笑,她的意思翻译一下,意思说去吧!
想想一个孙府的内当家,跟一个丫鬟开玩笑,这心里是怎样的喜爱才能做到?!三太太的行为看得别的丫鬟都羡慕死马丫了。
她们都觉得马丫命好,马丫家的主坟冒青烟了!
这话马丫没有听到,但是花姐听到了,花姐心想,你们这些傻子,马丫家的祖坟那是冒青烟吗,那是冒狼烟呢!
事实上自太祖以下,他的子孙一直想争夺帝位。
从福康帝起,只不过才开始罢了!
这些没本事的丫鬟就会羡慕,目前看,她们还不敢嫉妒恨!
要说这府里谁最会来事,那不得不说还是莲儿的奶妈!
这李妈送了马丫的礼,马丫也收了。
马丫收了李妈的礼那是因为马丫不想跟她一般见识,马丫不收怕她成天提心吊胆,马丫收下她就放心了,知道马丫不跟她一般见识了。
如今李妈得知莲儿带着皇孙
啊不,李妈非得跟别人强调一下那是皇太孙!
莲儿带着皇太孙到孙府来了,李妈除了跟人炫耀当初莲儿在她怀里吃奶时,她就看出莲儿有大富大贵之相,李妈还在默默地做一件事。
那就是李妈拿着锄头,一个人大中午的默默地在墙角下挖!
别人看到都问李妈,你刨金子啦?!
李妈说金子算个屁,你不懂我不想跟你说!
结果,众人就看到李妈从墙角处挖了几个蛐蛐,拿着罐子装起来,她不敢拿盖子盖上怕把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