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福康帝还是把三高给抓了起来,把江公公与杨公公给抓起来审理后给杀了。
太子觉得这事有蹊跷。
太子就觉得,这江公公之所以要在外面胡说八道,而且还在福康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那是因为太子在着手裁减后宫的宦官,伤害到这些人的利益!
再说了,太子怎么也不相信,这个三高会谋害福康帝,然后假传遗照要废了他这个做太子的大哥他要做皇上。
太子去牢狱中看三高,三高抱着太子的腿大哭,说自己被冤枉,说如今自己深陷漩涡,福康帝要杀他,这对他太不公平。
三高说如果母后在,绝不会同意福康帝杀他,他求哥哥帮帮他这个可怜的被人陷害的弟弟。
三高还给太子一条重要的线索,那就是二高在山东那边发展自己的军队,谁又能敢保这不是他的杰作?三高说二高原来还拉拢他,一起对付大哥,三高说那个时候自己是受了二高的蒙骗的,后来自己才知道他狼子野心。
哭到最后,三高就说,如果福康帝非得杀他,还求大高看在他们兄弟一场的面上,照顾好他的妻子儿女,三高说他下去见母后,他要好好跟娘说道说道,自己在阳间是怎么受屈的!
大高被三高这一番哭,哭得心软了。
这可是大高的亲弟弟啊,另外,大高觉得有前面的例子,当年自己都给自己的二弟说情,怎么就不能帮助三高说情呢?!
即便三高想谋害福康帝,夺自己的太子之位,如今杀了他又有何用?
三高经过此事,他以后基本就不能再蹦跶了。
自己还不如做个好人,帮他在福康帝面前说好话,这样还能得人心。
人家会说,到底太子仁厚,对弟弟那是真好啊!
要知道,老百姓喜欢这个呀!自己何乐而不为?!
于是太子就到福康帝那里,据理力争,并且劝福康帝看在父子之情的份上,看在他们情同手足之情的份上,饶他这一回。
大高说即便他想谋求太子之位,如今也被发现了,把他打发到一个地方安生生活就是。
如果要是真的冤枉了他,那么杀他,他岂不成了冤死鬼?等到他将来,如何有脸面对自己的母后
?!
福康帝坐在那里,面如猪肝!
福康帝气得拂袖而去!
不过,福康帝一个人的时候,他又细思量,如果三高要是真的想谋皇位,这次他和太子都是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还为自己的弟弟求情,自己作为父亲,怎么就不能放他一马呢?
福康帝生气归生气,等他渐渐地静下心来,也想通了,自己还能活几年?自己的身子自己最清楚,这个天下,还是落在太子手中,太子既然这么仁厚他都不介意,那么就随他去吧!
于是,福康帝就让太子拿出方案,处理了三高。
太子的做法是,把三高身边的所有亲信处死,另外调拨很少的人给他用。
从此,三高老老实实,再也没有出头。
三高能躲过这次劫难,完全是因为太子要防范的不是他,而是远在山东的二高。
话说回来,这次事件三高真的是无辜的吗?
当然不是!
这次事件,还得要说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黄公公。
黄公公才是这次事件的关键人物。
为了更为清晰地了解这个人,举个例子就知道了。
那还是在福康帝跟惠武帝打仗期间,那段时间,惠武帝听从方大人建议,他想离间福康帝与大高之间的父子关系。
那个时期,福康帝一直带着二高三高在外打仗,把北城交给了大高防守。
有一天,惠武帝给在北城的大高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跟随他的父亲造反,如果他能悬崖勒马,投靠惠武帝,惠武帝将撤销他爹北王的资格,封他为北王。
当黄公公知道惠武帝派人给大高送来这封信的时候,他连夜赶去告知福康帝,说大高与惠武帝之间有书信往来。
要知道,二高本来就跟自己的这个哥哥不和,他在福康帝(那个时候还叫北王)面前没少说大高的坏话。
福康帝对于大高顿时就起了疑心!
如今大高竟然接到惠武帝的信件,自己都不知道,这就说明他们之间一定有什么事瞒着自己。
福康帝便决定,在这非常时期,他要杀了大高!
福康帝起了杀心了。
就在福康帝已经派出去的一队人马,准备秘密处死大高,他们已经走了一里多地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大高派了信使来了。
福康帝便见来人,结果,大高派来的信使,给他送来了惠武帝写给他的信,原封没动地交给了福康帝。
福康帝这才醒悟,忙让人快马加鞭去追那支奉自己的命令去杀大高的队伍,赶紧把他们带回来。
信件原封不动,这就表明了大高的心迹啊!
大高没看心中内容,说明他始终都是孝忠自己的!
要是他看了信中内容再送来,恐怕福康帝对他的怀疑那还是很难消除的。
福康帝感慨万千,他差点就误杀了自己的这个好儿子。
当然,他也并没有责备这位黄公公。
黄公公他有理啊,惠武帝确实派信使,悄悄地给大高送来了一封信的,他知道了连夜赶来告诉福康帝的,说明他对福康帝是忠心耿耿的,他难道有什么错吗?!
只是,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