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北现在年龄也大了些,和林耀东一起搞了3年搞出ddr4,但顾松随手抛出来了……他有点哆嗦地指着大屏幕问:“22纳米工艺?”
顾松点点头:“用这种工艺的话,估计最多还可以到10纳米。相应的光刻机,回头和沪海微电子装备那边一起攻关。”
刘汉豪喃喃自语:“我的天……”
现在……最领先的量产技术,是65纳米的pere955,05年底才刚发布,集成了3.76亿个晶体管。
而现在他看到了什么?22纳米的制程工艺?
45纳米的呢?32纳米的呢?
这就跳了三代?
原来……i上,最大的一个突破,顾松根本一个字都没有说!
搜狗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