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天下事,不过一剑事>第二十七章:人心险恶

和顾晚风说了那么多,也让陈无士将自己的话匣子给打开了。

随后,陈无士又和顾晚风聊了许多事,有世间的琐事,有庙堂有江湖,有天下也有百姓,有他的感悟也有他的追求。

顾晚风一直都是倾听的角色,他能够感觉到,陈无士已经许久没有那么敞开心扉的聊天了。所以他情愿顶着虚弱的身体,也要听完陈无士所说的每一个字。或许,今天之后,他也不会如此感性了。

凡事都讲究个缘分,今天陈无士救了顾晚风是缘分,就如同顾晚风来到小镇,也是缘分。如今他有幸能够听到陈无士的许多过往和见解,更是莫大的机缘。

或许正如同陈无士所说,他不希望顾晚风过早的夭折。不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救人一命。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他这一生所坚信的。正是因为坚定,他才能更有力量去做接下来的事情。

顾晚风能够感觉到,陈无士内心的追求是有多么的坚定。所以他这一生,是真的在为天下百姓做好事,也是真的心向百姓。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陈无士是真的值得他真心诚意的道上一声先生。

只是除去陈无士的信念以外,顾晚风的心中还是有许多疑惑的。

因为这宋之傅毕竟是当代大儒,更是当朝太傅,早已是人上之人,师中之师。名望之高,可谓是濒临绝顶,达于顶峰了。可他为何还始终要坚定的支持废黜百家,更改儒道,开启王权**。对此,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如果这真是为了一己之利,那他又何苦以命来搏?毕竟这当朝太傅,当代大儒,每一个名号都够他流芳百世了,难不成他想成为一代圣人?

顾晚风想不明白,他没见过宋之傅此人,以后也见不到了,或许他这一生都无法理解此人的心里。

可是这对与错,究竟是对是错没人知道,只能以时间来鉴定。或许宋之傅也是为了天下百姓,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或许,他真的是为了一己私利,谋断专权。

每一个朝廷的更替,都是一次思想的斗争。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亦或者佛家,纵横家,杂家等等各家流派,他们的思想都可以改变这个天下格局。所以思想之争便是圣道之争,圣道的输赢也决定着这些流派的存亡。

那么陈无士究竟是对是错?当然,他一心向着天下百姓,是绝对令人尊重的。但问题是,他一心向着百姓,可百姓也会同样一心向着他吗?他所向往的百姓,真的值得他所向往吗?

顾晚风不知道人心有多险恶,但他知道一定不简单。否则离青阳不会总是挂在嘴边,而陈无士也不会专门说出这件事。

就好比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这两者之间始终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人心究竟是好是坏,却是要分人而看了。

两人这一聊,便聊了整整两个时辰。陈无士说到最后,也不免口干舌燥,才停了下来。

虽然顾晚风此时的身体比较虚弱,但精神却无比亢奋。因为他从陈无士的话中,听到太多太多他没有接触过的世界了。

陈无士如今已经年近五十,而他人生一半的时间都游历在中原各地,也去过许多偏远村镇。

边镇并非是第一个他去过的偏远小镇,同样也绝非最后一个。所以他见过的人和事,经历过的事件绝非顾晚风能够想象的。当他将故事毫无保留说出来的时候,顾晚风真是听的津津有味。

要知道这些事情在书本中是看不见的,或许陈无士以后也会著书,可这些故事却并不一定会写进去。那么,这些故事就是极其宝贵的。就好比一些以怨报德的事情,他便绝然不会写进书中。可如今为了能够更好的对顾晚风说明所谓的人心险恶,陈无士才会说出一些他的经历。

以前他去过一个很贫瘠的村庄,路上遇见了一个快要饿死的贫民,这个人骨瘦如柴,已经快要不行了。陈无士见状自然不会见死不救,果断的拿出了身上的干粮和水给这个人吃喝,将他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之后他不仅没有留下他一个人,更是带着他找到了一个住所,将他安置了下来。但令陈无士没有想到的是,当这个人身体恢复之后,第一想法并非是感激,而是想要对陈无士谋财害命,杀人越货。

虽然陈无士的身上并无多少银两,可对这个人来说却是一笔横财。加上陈无士一副书生模样,便起了歹心,典型的以怨报德。

毕竟人命并不值钱,在战争时期人命真的和草芥没有两样,甚至还不如一头牛的重要性高。或许你杀了一头牛会被直接抓起来处死,但你杀了一个人顶多派人来将你关押起来,如果你跑了也没人回去追你的。

正是因为乱战时期的这种思想,让很多人彻底的暴露了本性,不顾一切的去强杀掠夺。不过他也不想想,陈无士如果真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怎敢独自游历各处。

如今土匪四起,到处都是危险,要真是没有点自保能力,他早已经被抛尸荒野了。事后陈无士也并未怪他,而是给了他身上仅有的银两让他离开了。

其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他却没有这个福分,仅为了这一丝小利,便能对自己的救命恩人痛下杀手。如果陈无士真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怕是真就被他杀死了。

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看来他能混到这个程度,甚至差点被饿死在野外,也一定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人心险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