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资宋>第七十五章 第一场雪

12月下旬,从临安出发之后的第46天,沈敏护着老师的家眷终于抵达了鄱阳。当他走上条石砌筑的码头时,天上刚好飘起了雪子。

仰头望着天空的沈敏,一边看着这不成气候的雪子,一边在心里想着:“这还是他在这个世界看到的第一场雪呢,不过这个时代的气候确实比后世暖和一些,这长江以南地区下雪的冬天和不下雪的冬天,据说也是平分秋色啊。”

只是沈敏正在感慨的时候,身边已经传来洪柲大呼小叫的兴奋之声,“三郎师兄,下雪了也。你们台湾靠近福建路,应该从来没看到过雪吧?幸亏我们赶的及时,要不然就得在湖上挨冻了…”

沈敏撇了一眼这位大惊小怪的洪二郎,心中不由腹诽道,“老子什么没见过,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和伊犁的大草原,就算是***…唔,咱在电脑上看的多了。真是可怜的,南宋土包子,看了这么点雪子都这么激动。”

他不由咳嗽了几声,伸手拍着洪柲的肩膀道:“这点雪子算什么?下次哥哥带你去辽东看看,这北国的大雪那才有意思,连房子都能给你埋了。知道北人为什么个子比较高吗?”

洪柲听后顿时好奇的追问道:“为什么?”

沈敏道:“长的矮的不能出雪堆喘气,都憋死了呗。”

洪柲还在思考,在这种环境下,这北人是怎么长大成人的问题时。一个女声突然从两人背后冒了出来,“沈师兄还去过辽东啊,这辽东的大雪真的有这么大吗?”

沈敏一时兴起,顺口便答道:“当然,正所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

“师兄怎么不念下去了?这词似乎重来没听到过,难道是师兄的佳作吗?”刚刚的女声再次响了起来,声音中充满了惊奇。其实沈敏身边的洪柲,也是一脸震惊的望着他,显然是吃惊于他还会写词。

沈敏此时已经醒悟了过来,他现在不是和同事出来旅游,而是在绍兴二十五年的封建王朝时代。他背这首词出来,和宋江在浔阳楼上吟反诗的效果没什么差别,这可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呢。

他一头大汗的转过身去,才发觉两位洪夫人都到了自己身后,而刚刚发问的则是一名身材初长开的少女,似乎是老师兄长的大女儿。

看到他转身,沈氏不由笑着说道:“刚走到这里,就听到三郎念的这首新词,听着词中气象颇大,老身就让众人安静些,免得打扰了三郎的兴致,没想到却还是打断了你的才思,真是罪过,罪过。”

沈敏也不敢多看众人脸上此刻的神情,赶紧向沈氏屈身行礼道:“这是敏昔日前往辽东经商,在某个客栈壁板上看到的,只是后面大半首被人用利器刮了去,敏就记得这几句了。因为念着朗朗上口,也就无意中记了下来。这词本不是敏所作,自然也就谈不上打断才思了,师伯母这是客气了。看着今日的天气不佳,还请两位安人示下,咱们是先入城找间客栈住下,还是直接雇车去城外的老宅?”

沈氏看了看天色,又看了看身边的家人,就拿定了主意道:“现在时间尚早,这雪子也下的不够绵密,我看还是不要在城内耽搁了。反正老宅距离本城不到10里,能够雇到车子,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事。到了家中,也能安心休息,总比在客栈里耽搁一晚强。”

看到沈氏果然转移了注意力,沈敏心里顿时松了口气,随即说道:“那么就让必之在这里陪着大家,敏去找找舒适一些的车子和雇几个夫子回来…”

沈敏刚刚离去不久,沈氏突然对着身边的妯娌朱氏问道:“二嫂觉得,刚刚那词究竟是三郎自己写的,还真是从辽东什么客栈里抄来的?”

出身华亭朱家的洪遵之妻朱氏和性格强悍的沈氏不同,她所喜欢的诗词也是柳词这类的温婉派,因此对于刚刚沈敏所吟的半阙词牌倒也没怎么往心里去。见到大嫂发问,她也只是随口应付道:“这一路下来都没见三郎吟什么诗词,而今日的雪子落在地上也尚未成形,和他这半阙词中的气象格格不入,我看三郎应该说的是实话,指不定确是什么地方见了记在心里,今日方才念出来应一应景吧。”

沈氏虽然心中还存有些疑虑,不过很快就担心的让人把年幼的孩童领了过来,不许他们接近水边,这诗词的事情倒是暂时抛之脑后了。

洪氏祖籍在乐平东70里的岩前村,此地位于婺源、德兴、乐平三县交界的山区。当初也是为了躲避唐末战乱,洪家才迁居于此地。等到了大宋建国,天下太平之后,洪家就开始思考着如何走出大山,重建家门了。

走出这一步的,正是洪皓的曾祖父洪士良。靠近鄱阳湖的鄱阳城,乃是饶州府的府城,饶州府下辖六县,又位于数支河流入鄱阳湖的入口,是这个时代的水陆要冲。

而且,鄱阳湖的湖面虽然宽广,但是水深却不及太湖,加上三面环山,湖中的风波比太湖要小的多,正是一座适合于航行的天然水道。鄱阳城内的商旅,可谓是往来不绝。

更重要的是,鄱阳湖因为水浅,因此周边就有了许多可以围湖垦田的淤地。加上湖中水草丰茂,鱼虾众多,这里也就成为了远近驰名的鱼米之乡。本地之物产丰饶,足以支持向外往来贸易。

北上可通安徽、景德镇;南下可


状态提示:第七十五章 第一场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