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资宋>第六十五章 清河张氏二

自从去年祖父故去,张家对于军中旧部的影响力就更加式微了。而早在祖父在世之时,张家就已经开始从将门向官宦世族转化了,除了几名被官家指定承继军职的子弟,其他人不是潜心读书试图走科举之路,就是干脆什么都不做,一心只在临安城里享受人生了。

而张宗亮就是后者之一,虽然他并不是什么出色的人物,但是在祖父面前接受了长久的教导之后,自然也不是什么无知的庸人。

虽然祖父协助官家、秦相扳倒了岳太尉,但是祖父私下也承认,他原本以为官家、秦相只是想要收回岳太尉的兵权,好尽快同北面达成和议而已。毕竟大宋自开国以来,对于做到了开府建牙的大将,再怎么警惕提防,也不过是投闲置散,让其做一个富贵闲人而已。

以一介乡弓手做到武臣之顶的祖父,向来不曾违抗过上命,而且也觉得和议虽然屈辱,但是好歹能够让大家先喘口气。因此就选择支持朝廷收了岳太尉的兵权,让他在临安赋闲一段时间,免得对方妨碍了同北面的和议。

但是谁曾想到,官家、秦相居然如此狠毒,把大宋过往的潜规则完全置之不理,瞒过朝野上下,把岳太尉父子给暗中处置了。

风波亭之前,祖父虽然出首诬告岳太尉,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朝廷想让岳太尉在和议一事上闭嘴而已。而那些无知民众,也不过认为这是武臣之间的争权夺利,祖父虽然个人声望上受损,但是凭借着南渡之后的军功,也不会对张家声望造成什么根本性的损害。

但是风波亭之后,这件案子的味道就全变了,不仅原本被祖父安抚住的韩王及吴氏和张家断绝了往来,就连军中将士也对祖父冷嘲热讽了起来。因为这件案子已经从武臣间争权夺利的性质,转变为了文武官员之间的政治斗争。

靖康之变后,大宋从和平转入战时,武臣的权力自然也就超过了文臣,特别是南渡之后掌握着强大武力的将领,几乎把文臣排斥出了决策层,让这些文官们变成了军队后勤保障的军需官。

武臣势力在朝堂上达成顶点时,甚至爆发了苗、刘兵变,试图以武力逼迫官家退位。虽然这场兵变被平息下去之后,文官的话语权有所增加,但刘、张、韩、岳四大将在朝中的影响力依然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虽然在官家、文官的分化下,四大将之间存在着不少分歧,不过四人之间争吵归争吵,在战场上却还是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配合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光凭任何一人的力量都是抵抗不了金军南下的。

而且,也只有他们四人在基本立场上保持一致,方才能够对抗大宋百余年来形成的以文御武的传统,保持住靖康之变后武臣好不容易夺回的话语权。

但是现在,随着风波亭岳太尉的惨死,武臣之间的这点默契被彻底摧毁了。张家所率领的淮西军,一时为各军所忌,再不能如同之前那样获得友军的信任。甚至于淮西军内部也对张家大失所望,纷纷投靠官家、秦相,使得张家失去了将门的根基。

祖父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的对此事风轻云淡,但是私下里却不知后悔了几次,咒骂了秦太师几回。因为秦太师在风波亭杀死的又岂止是一个岳太尉,那是连祖父过去从军征战数十年的军功也一并杀死了。

现在的清河张家看起来繁花似锦,既是官家宠幸的武臣之首,又有着朝廷赏赐的大笔财富。但是就连张宗亮都知道,张家现在的繁华就是建立在泥沙之上的高楼,一旦遇到些风吹草动,看似华丽的高楼恐怕就要瞬间倒塌了。

因为身为武臣之首的张家,现在已经被军队视为了背叛者。因此朝廷即便再怎么大加赏赐张家,在没有朝廷的首肯之下,张家也休想像过去那样随意指使军中将领服从于自己的命令。一个将门失去了对于军队的号召力,还能称之为将门吗?

这也是为什么,祖父交出军权闲居之后,只是一味督促子弟读书,而没心思教导他们习练武艺兵法了。

以张家这样的身份,想要从武臣转到文臣,几乎就等于是要废了祖宗留下的传统,然后再从头竖立家族的根基。而且一两代人之内,他们也休想被文官们所接纳。只有祖父的影响力彻底从军中消除,文官们才会认同张家是他们之中的一员。

张宗亮便是觉得,自己哪怕是出仕也是被文官们排挤的对象,不知会被丢到那个犄角旮旯里看风景,因此选择了在临安做一个富贵闲人。只是张家虽然豪富,但是嫡庶有别,加上家族人口众多,分到他手上的月例也就不多了。

临安物价高昂,他手中的月例让他像个普通员外那样生活是问题不大。可是想要和这些漂亮的小姐们谈谈艺术,当一个真正的富贵闲人,却又差得远了些。他这才加入了族内几位叔伯兄弟的计划,试图从新近名声大噪的济民社这里弄点外快。

只不过等他们查到这济民社真正的主事者是一群海盗之后,这事情就变得有些棘手了起来。以张家的能力,夺取大宋境内没有根基的商铺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他们手再长也管不到海外去啊。

而且这保安社还不是普通的小海盗,是可以出兵上万攻打泉州,迫使泉州守臣交出赎城费的巨盗。虽然这些事情可以瞒得住官家,但可瞒不住福建路的官员,在某些私下谈话中,泉州官员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

不过好在这群海盗倒也颇有自治


状态提示:第六十五章 清河张氏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