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993章 压榨(1)

三日后早朝恢复,在百里燕安排下,长孙使臣张阶天亮前经由王宫小径“秘密”进宫,出现在内阁会议。

“外臣张阶参见咸王。”

“哦……”咸王态度不冷不热,故作不悦之色瞥了眼张阶与百里燕,而后示意蒋浩,将长孙国主的密函出示内阁观阅。少时片刻,咸王接着又说:“事寡人都听说了,但寡人看,贵国尚欠诚意,寡人不能出兵。”

“三地已经不少啦,此三地皆盛产生丝,每年的收益甚是可观,我王念在两国多年交情的大局,忍痛割爱,还望咸王明鉴。”

“哼!”咸王不屑道,看向内阁众人,先问诺一言:“诺卿,你已看过长孙来函,以为用三地换取我国出兵如何?”

诺一言从事外交工作数十年,一眼便是看出信中端倪,他激烈说道:

“启禀大王,此信中只约定了桑北一地,桑南两地让予我国,我国同时承认长孙索取卫国两郡,却只字未提我国出兵后对卫国土地所求。按此等说法,倘若长孙索取德康、原山两郡,我国出兵岂不白给长孙做了嫁衣。

而眼下卫国甲士逾百万,精锐数十万,我咸军不足其三分之一,我国单独出兵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还隔着思水江,臣以为风险太大,甭说是三地,即便让予我国一郡,也断无与卫国开战的道理,还请大王明鉴。”

“嗯,诺卿言之有理。”咸王点头表示肯定,又问高勋:“高卿,你意下如何?”

“启禀大王,臣以为此事当慎重,卫国与我签有修好国书,咸国无故撕毁两国协议,日后势必遭致各国忌惮。再者卫国势大力强,恐非我国所能独御,我国即便要出兵,也因与他国相约一起出兵。此信之中确实破绽百出,不足为信,应向长孙国主再次确认卫地的分割。”

“那长孙只让予寡人三地,合适吗?”

咸王追问,高勋继续说:

“大王,我国并非与长孙交战,长孙既已让出三地,可表其诚意。若是再求,这恐怕有些不妥。进一步说,有朝一日击败了卫国,从卫国得到的土地远比三地多得多,当此共敌之前,臣以为两国应同舟共济共御暴强。”

高勋言毕,咸王未做回复,但脸上表情很能说明一切,下刻看向赵逊,这时太子上前说道:

“父王,儿臣有话说。”

咸王转过目光看向太子问:

“太子有何话讲。”

“回父王,儿臣不赞同出兵。”

“哦,为何!”咸王乐见有人反对,尤其是太子反对的效果会更好。

“启禀父王,卫国军力强盛人口众多,而我国兵戈虽利,人口却仅为卫国三成,长期作战,即便会同他国一起出兵,长期久战对我国并不利,有损民力,更有损财力。

眼下我国普遍实行抚恤制,死伤一人少则十几贯,多则几十贯,与卫国交战必为恶战,伤亡数万乃至十数万都有可能,届时仅抚恤所需钱款将以数百万上千万计,仅此一项支出,便足以令府库倾家荡产,因此儿臣反对出兵。”

太子事先已从西寰枕边听到了风声,私下表明了晋国不可能出兵的意愿。站在太子立场上,此时咸国如日中天国力日渐强盛,与庞然大物卫国开战,很难说能取得更为辉煌的胜利,如果失败,他登基后接手的会是个烫手山芋,甚至是烂摊子。

更别说咸国单独出兵,按常理而言几乎没有太大的胜算。

而西寰意在拖延咸国出兵,而好让歧国晋军提前进入战备,让咸国吸引卫国火力。

太子提出反对的理由也并非没有道理,咸国实行普遍抚恤制度,死伤十几万人的直接抚恤费用超过一千万,间接抚恤略少,折合劳动力损失产生的经济损失,实际的经济损失要大得多。但这是理论上的损失,正如当年卢贾算的账一样。

真要如其所言,百里燕当初制定抚恤法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笔帐若是算不清楚,还何谈国防建设。

首先,咸国的经济尚处于早期工业化商品经济的初期,生产力仍然不足,货币的发行很大程度上与生产力、国民收入挂钩,因此国库发行货币的能力受到制约,能直接调动的货币资源相对有限。

而钱的最终目的不是储蓄,是进入流通变成可购买的货物,当下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标准仍停留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物资需求,因此抚恤很大程度上是解决家庭丧失壮劳力后,带来的经济物质丧失产生的生活困难。

朝廷只要有充足的商品供应,抚恤资金最终都将回流至国库,同时抚恤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货币形式发放,同时以商品发放。

其次,盛元641年起,棉布、粮食、食盐三大基本商品库存逐年增加,通过制度化的定期调配和库存调度,始终保持库存货物的有效品质,咸国各地的养殖场、千岳山牧场,广泛养殖牲口和禽类,足以代替货币抚恤亡者家属,其成本要比直接支出财政抚恤低得多。

最后,咸国经济多样化,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储备的经济潜力是财政收入的数十倍,国债的发行,银行储蓄的金池,期货市场的垄断,都提供了大量可用资金,即便最后国债失灵,银行倒闭,期货市场崩盘,还有三侯家族庞大的经济潜力可以调动。

因而咸国打一场伤亡数十万的大战,也不会破产,充其量损失一些经济产值,用以恢复元气。

如今的咸国基本告别了传统经济单一模式,农工商


状态提示:第993章 压榨(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