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814章 经济新高度

由于金属车轴和轴承的投入,如今的四轮辎重车两载重可达三十石,甚至更多,是初期旧型号的两倍,极大减轻了后勤运输压力。

路上的车多了,运货也就更快更多,商队也就更加频繁,城市更加繁荣,同时无序行车让街道更混乱,惨剧时有发生。

为便于管理减少交通事故,644年年底,都郡实行靠右行事,陔陵、永兴等大城市设立公共车马场和私人泊车位,但凡入城无特殊和紧急情况,不得驰车纵马。

见百里燕到来,大掌柜将情况细说一番,小舅子乔丞也到了,正与丁肃在二楼和姜蓉、乔郡主等人商议对策。

与大掌柜一番交谈,百里燕转身与身边青年说道:

“魏琦,去给飞羽喂些料。”

“诺!”

魏琦是当年从德康收养的少年,和妹妹宁宁一起进的侯府,二人的奶奶在侯府打了几年杂,去年前过世。

当年鉴于孙国的恶劣环境,百里燕上奏咸王,收拢孤儿,填入咸国本土,以补充咸国本国民人口。

二十年战争,五年叛乱,让咸国损失人口逾两百万,本国民人口暴降至五百五十余万,连同隐户、外籍、枭民军及其家眷、归附中原民在内,本土七郡人口也才七百多万,严重威胁到政权的稳定和人事任用制度,填充本国人口,成了当务之急。

一方面将战区的孤儿有计划的迁往咸国境内,寄养在较为富裕的都郡各地,一方面设立官方的孤儿院,收拢十二岁以下的幼儿,十二岁至十六岁青少年,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筹建劳动营,从事简单的农业体力劳动,安排识字和科普扫盲课程,或是派往广信、瑞田、永兴、陔陵成为学徒,学习行业技术,扩大基础工种规模。

至于女娃子,基本就成了当下一大福利,对于家有男孩者,女娃养大后就成了媳妇,进了大户人家就是丫鬟女婢,咸王宫为此吸收了八百多女娃,充实宫中用人。

部分年纪超过十二岁,送往瑞田从事简单的女工工作,尤其是食品、纺织、医药,从小培养成良好习惯,有助于日后实现专业化生产。

为鼓励收养,朝廷陆续出台有优抚政策,不仅减免部分税赋,每月下发粮款补贴,直到十八岁后政策自动失效。

自年,共计安置各年龄段孤儿近六十余万人,国库为此支出钱粮总计折价逾两百余万贯新币,对此一度遭致朝中大臣、权贵反对,抨击百里燕糜费国力却空无收益。

百里燕不为所动,非但不停止拨款,每年还从永兴和侯府追加钱粮八十余万贯,以增加供应收拢更多儿童。

而事实证明,五年后的今天,当年十二至十六岁的少年,如今产生的社会经济收益远要比投下的几百万钱粮更多。

不过也存在有收养家庭克扣养孩的刻薄行为,为此三年前开始,各地陆续实行“定时餐”制度,每月不在下发钱款补助,所有补助下放至各地官府,官府开办官营的食堂,收养孩童统一前往官营食堂就餐。

即便如此,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挡不住冒名顶替者。

但世道就是这样,不可能面面俱到,保证最大范围内的相对基本公平,是任何时代背景下的常态,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

小琦、宁宁进府后,百里燕给了兄妹两人“魏”姓,安排他们念书。蒋杰升任大都督后,百里燕令其统帅武备营,督导摸索新的战法,蒋杰不在身边,百里燕只得让魏琦做了侍卫官。

642年司空南、白合、苏洪、方亮、田鹏等人升迁后,苏洪被调往了永兴与陆肇负责永兴机密,方亮、田鹏驻扎中兴、泰来、隆盛,白合在瑞田,司空南调去广信监护麟城。尤其是瑞田、麟城、永兴三地,牵扯军事机密,非亲信坐镇。

同时咸王意在削权,除蒋杰外,司空南、苏洪等人均无实际兵权,而他们追随百里燕南征北讨二十余载,如今年多数过半百,百里燕很感内疚,瑞田、广信算是肥差,也算是他们这么多年战场冲杀的补偿。

打发走魏琦,百里燕只身前往二楼,百货堂二楼对外人仍是禁地,外人轻易上不来。

循声来到议事堂,姜蓉、乔郡主、萧儿、乔丞、丁肃几人围在方桌前喝茶聊天,桌上摆放着丰盛的小吃和糕点,不意还以为是走错了包间。

见百里燕现身,不等姜蓉开口,乔丞立身而起上前道:

“妹夫呀,你可总算来了,就缺你一人了。”

百里燕随手将门合上,往里走边走边说:

“是为金银短斤缺两之事吧。”

乔郡主接话说道:

“可不是,我爹爹都快急瞎了眼,整日住在钱坊命人全部过秤,这不过不知道,一过吓一跳呀。”

乔郡主手舞足蹈表情夸张,百里燕完全想象的出来,乔廉是何种心情,试想百万白银一夜间少了十几万,轮谁心里受得了。

而且少了还不说,还得如数兑换足额白银,这一来一去里外走账就是几十万的倒差价,赔的血本无归。

天下数一数二的轩亭侯府,哪里吃过这等巨亏,百里燕琢磨着兰渊公主很快得进宫跪哭。

待等落座,百里燕继续说道:

“内兄,钱坊金库盘点的情况有多严重。”

“白银少了得有一成二分,黄金少了九分,而这才过秤不到四成,就已少了近十万寸银,小五千的寸金,这要是全部过秤折价白银,恐怕得少三十万根。

三十万根啊,咸国


状态提示:第814章 经济新高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