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汉元1836>第一卷 第九十四章 谢府谈话

刘锡命的这套规矩,不只是谢松看不懂,就连陈翊定和刘锡禾等人也看不懂,陈翊定最初更是坚决反对,抬出了一系列的什么“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之类的说辞,谁知道刘锡命不晓得犯了哪门子的毛病,非要拧着这么干,家中众人实在劝不动,又见家里确实人多不好安排,这才不得已妥协。

其实刘锡命的想法很简单,好不容易穿越一趟,总不能还要搞封建等级那一套。

上次到知府衙门的时候,刘锡命和许卫等人俱是白身,见官便要下跪,弄得他很是不爽,也让他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等级制度。

这一下子便让他心里升起了警觉,要是照萌朝这条老路搞下去,只怕自己最多搞个k之类的四不像出来,这玩意儿明显不符合《华夏穿越者管理办法》嘛,我们社会主义接班人怎么能干这种事呢。(狗头保命)

只是限于大家等级意识深严,他也只好先用这种折中的办法潜移默化地影响村人,虽然如屯长等军官可以住单间,但是打饭用餐必须都在一起。

话说吃饭这件事情在中国非常奇妙,它已经演化出了一整套的规则和等级社会相对应,比如同一桌的人要按身份地位就坐,地位低的人不能和地位高的人同桌,地位低的人敬酒要一口干等等,这些规则无不是在悄然中提醒各个阶层都应该按照各自的身份做事,一切都不可逾越。

但是中华文化的巧妙之处也在这里,他把一切要求隐藏在细节之中,让百姓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思想。

刘锡命翻过来利用中华文化含蓄的这一特点,悄悄在吃饭问题上提出一个看似不大的小要求,却成功地在等级思想严重的萌朝撕出了一条小口子,只待以后通过其他手段再来将其扩大。

想到谢文乐诚意相邀,自己也不好多耽搁,刘锡命匆匆用过午饭,带了李彪等几个人就跟着谢松往府城里赶去。

“嘿嘿,我说老刘,你可来得够快啊,走走走,快随我去拜见我父亲。”

谢文乐听了谢松提前进来的禀报,一溜小跑地跑出来迎接刘锡命,这贤弟还是靠谱,自己可是在府里憋的够久了。

刘锡命颇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这大兄dei也太热情了吧,他赶忙也笑道:“你老人家相招,小弟哪敢不快马赶来。”

谢文乐闻言更是大乐,两个人一路笑谈着进了谢成周书房。

谢成周此刻正在书房看书,刘锡命进门当先一礼:“晚辈拜见世伯。”

“贤侄来了”,谢成周放下手上的书本,单手虚扶笑道:“不用多礼,昨日你世兄谈及城中学子聚会,说是想要带你去看看,我思及你常居乡里,未免有些消息不通,便同意他邀你一同前往。”

刘锡命心中有些感激,这位谢世伯还真是够意思,他赶忙拱手回道:“多谢世伯美意,多谢世兄挂念之情,近日以来家中繁事日多,确实有些文思枯竭,正愁没有同伴商讨呢。”

谢成周微微一笑,就着话题说道:“功名始终是大事,其他事情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若真是高中,家业何愁不兴。想我家世代为官,才有了保宁谢氏的威名,也就是我才思不敏,只中了个举人,不然哪里还会在这里受气。”

卧槽,刘锡命之前只知道谢成周是个举人,本来还奇怪他家为什么这么阔气,却没想到还有这层原因。

不过也正是因为谢成周只是个举人,才能在顺庆府做县丞,不然肯定是要派到外省去做官的。

大萌朝实行的是异地为官制度,凡是正印官基本都是进士出身的才能担任,而且不能在自己家乡为官,至于县丞这些佐贰官,举人也可以充任,只需规避自己的府州就行,而且任期也没有这么严格。

当然刘锡命可不敢看轻谢成周,他马上笑道:“世伯说笑了,科场之事,三分才情,七分运气,多少饱学之士,皓首经年,还不是只能蹉跎岁月。况且世伯现在也是堂堂二尹,又有多少人敢给气受。”

谢成苦笑一下,这帮少年不知道官场的苦啊,本着教育子弟的心思说道:“官场之中最重出身,这举人出身的官员和进士出身的官员,起点不一样不说,便是升迁也大有不同,像我这种,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只怕做个县丞也就到头了,你等往后若是有机会,还是要尽量考中进士再来做官。”

刘锡命心中吐槽,这特么都崇祯七年了,等我考上进士恐怕只能去满清当官。

但是听到谢成周这么说自己的仕途,他心中又有些奇怪,干脆直接问道:“上次流贼来袭时,张府尊也将世伯功绩报上,怎么今日还没有下文,世伯凭此功绩难道不能再进一步?”

“此事说来也是奇怪,距上次向巡抚衙门报功已过了两月,至今仍没有公文回复,府衙差人打探消息,只说是要等上官核准才行,这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再加上你毕竟是白身,最多是些银钱赏赐,你也不要总是心中惦记,还是科考为重。”谢成周赶紧提点他道。

“至于我”,谢成周笑着摇了摇头,“哪里还来什么升任,最多考绩列为上等吧”。

刘锡命最看重的也就是知府张立诚的赏格,现在已经拿到了手里,省上有什么赏赐他倒不在乎,不过逼还是要装的,他赶忙笑道:“小侄个人赏赐倒是无所谓,若是朝廷能减免乡中赋税那才真是善事。”

谢成周捋须笑起来:“哈哈哈,这是


状态提示:第一卷 第九十四章 谢府谈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