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什么,最近,可能是有些太忙了,家里的家务,实在是忙不过来了,那在你临走的这段时间里,我这份家务……”

郑霖咬牙切齿地点了点头:“我包了。”

老马收到刘玄英的信号,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张纸,递给郑霖。

见郑霖将弹道性能表接过去,老马从身边一个箱子里拿出一支高倍的观察镜,安装在射击位旁边立着的钢柱上,然后戴上耳塞和耳罩。

郑霖将看完的弹道性能表塞到兜里,立起身子,伸出右手,准备用跳眼法测量距离。

“十二点方向,第一排标着‘重机测01’的靶子,距离1923米,向下17.7米;无横风,无斜向风,风偏无需修正;无俯仰修正;射击时,注意地面气流干扰。”

听着老马报出的数据,郑霖一愣,在心里算了一下,戴好耳塞和耳罩,将高低旋钮拧了几下,打开保险,深呼吸了几下,吸气,扣动扳机……

“砰……”

过了一两秒,老马有些惋惜地报了靶:“偏下。”

郑霖一愣,将眼睛凑到瞄准镜上,观察了一下,脸腾地一下子红了:根本不是偏,直接脱靶了。

郑霖不死心,重新戴好耳塞和耳罩,将瞄准镜归零,重新调节,扣动扳机……

“砰……”

这次老马没有报靶,郑霖偏了一下头,发现自家老爹正站在自己身后。

带着耳罩的流云朝老马点了点头:“继续。”

老马迟疑了一下,继续报靶:“偏上。”

见郑霖有些泄气,老马笑了笑:“再试一次吧!”

郑霖点了点头,揉了揉肩膀,重新瞄准射击……

“上靶。”

听见报靶,郑霖关上保险,通过瞄准镜看了一下,子弹是正好擦着人形钢靶的头顶过去的,在钢靶上留下了一道圆弧。

郑霖看了一眼一脸关心的刘玄英,摇了摇头,站了起来。

流云的目光从远处收回来,叹了口气,看了看身边的老马:“老马,你来吧!”

流云拍了拍郑霖的肩膀:“小十六,你观察落点。”

郑霖点了点头,走到观察镜旁的椅子上,坐下,将眼睛凑到观察镜上。

老马趴到摊子上,眼睛凑到瞄准镜前,观察了好久,才开始准备射击,深呼吸了几下,打开保险,扣动扳机……

“砰……”

“两环。”

听见报靶,老马站了起来,揉了揉肩膀,苦笑着看了看一脸惊讶的郑霖:“这已经是我射击了几十发的最好成绩了。一次只能打一发,多了,肩膀扛不住,也就不准了。”

旁边的刘玄英取下隔音耳罩,笑眯眯地看着流云:“爹,要不你也试一下?”

郑霖一听,有些意动:“爹,你给示范一下呗?”

“好吧!”

流云叹了口气,弯下腰捡起枪,跪姿据枪,将眼睛凑到瞄准镜上。

“1920米,射击。”流云话音刚落,枪就响了……

“砰……”

“2020米,射击。”

“砰……”

“2120米,射击。”

“砰……”

“2220米,射击。”

“砰……”

“2320米,射击。”

“砰……”

“2420米,极限距离射击。”

“砰……”

打完最后一发,流云拉了几下枪栓,确定枪膛内没有子弹之后,将枪放到地上。

老马瞪着眼睛放下了观察镜,站起来,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流云,愣了半天,结结巴巴地报靶:“全,全是,十环。”

旁边郑霖有气无力地站在那里,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

倒是刘玄英,似乎是早有心理准备,一副与有荣焉的得意表情。

流云拍了拍郑霖的肩膀:“地面积雪的蒸发气流,影响的不仅仅有子弹弹道过程速度,还有弹道下降阻力和空气的折光率。”

说着,流云笑着看了看老马:“折光率可以大致估计,可弹道速度和下降阻力,不是人脑能计算得出来的,只能靠无数次的射击经验。你这个高级技师的职称,有些对不起你啊。”

“过奖了。”

流云看了一眼红着脸的郑霖,笑了笑:“你也不必灰心,过了千米,弹道高度下降超过五米,有一丝的影响,都会导致脱靶,再加上枪械本身的精度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流云叹了口气,受加工精度的影响,现在酒泉兵工厂能批量生产的枪械,最高精度只有1moa,这还是专门小批量手工生产的子弹,才能达到的精度。

而1moa的精度的枪械,在1000米距离上射击,散布直径大约是29厘米,而人的头部宽度只有不到20厘米。也就是说,训练有素的士兵,在650米距离以内,瞄准面部中心,也就是两眼之间的地方射击,才能保证百分之百爆头。可如果瞄准上腹部射击,算上其他因素对精度的影响,在1300米外,仍旧可以保证一击毙命。

而要想在精度射程以外爆头,就只有一种办法,“人枪合一”:了解射击时子弹的散布规矩,预判下一发子弹的落点偏向;说白了,就是靠蒙。

而流云之所以给郑霖上眼药,是因为他们有可能很快就会跟日本人遭遇上了。

而相对高大中国人,跟矮小的日本人互相射击,同样精度的枪械,同样的素质:日本人击中中国人的概率会大一些,因为身材矮小的日本人,目标相对较小。

而两个人的中枪概率差,扩展到集团军规模数量的对决,就成为了更多的死亡


状态提示:第0102章 打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