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仙侠修真>女侠千古情>第十五章 未尽未央

皇帝没理我,径直坐到案几后,这才抬手叫我起来,然后笑吟吟地问:“听宫女们说,刘卿昨夜挑灯夜读了?看来,朕交待你写的策论一定是完成了?”

怎么听怎么觉得里面有讽刺的意味。

我老老实实地回答:“回禀陛下,为臣昨夜确曾挑灯,但未夜读,坐在席上睡了一夜,至于策论,臣写不出。”

汉武帝半晌没吱声,我悄悄抬头一看,脸色十分不善,忙垂头说道:“虽然策论写不出,但对于军队的兵役制度,臣倒是有一些想法。”

武帝一听眼睛一亮:“哦?说来朕听。”

这时,宫人传报:“禀陛下,程不识将军殿外求见。”

程不识官拜卫尉,掌南军。

武帝一声“召见”,一名全身戎装的武将虎虎生威由外而入。

“臣程不识拜见陛下。”

武帝笑道:“程将军来得正好,朕与刘丹适才正在探讨关于军队兵役制度,程将军不妨也一起听听。”

程不识惊讶地看了我一眼,沉默着点点头。

有行家在,看来情形不大妙。

我打起精神,开始给皇帝分析……

汉代兵制是全国皆兵的。

一个壮丁,到二十三岁才开始服兵役,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这一制度,不仅是一种经济的考虑,也是一种道德的决定。

汉代的国民兵役分为几种,一种是到中央作“卫”兵,一种是到边郡作“戍”卒。一种是在原地方服兵“役”。每一国民都该轮到这三种,只有第三种,从二十岁便开始了。

中央军队有两支:一称南军,一称北军。南军是皇宫的卫队,北军是首都的卫戍部队。南北军全部军队合共不到七万人。各地方壮丁轮流到中央作卫兵一年,当卫兵是极优待的,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平时穿的吃的,也不要卫兵们自己花钱。

当戍兵就不同了。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论到戍兵的期限,却只有三天。这又是沿袭旧习惯。封建时代国家规模小,方百里便算大国了。如是则由中央到边疆,最远也不过五十里。要到边疆戍守,只要半天路程。若在边三天,前后共不过五天就回来了。这在封建时代,戍边不是件苦事,随身带着五天干粮便够。

但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以后,似乎没注意到这问题,还叫老百姓戍边三天。由会稽(江苏),到渔阳(热河),在政府说来,还只要你服役三天,这是从来的旧传统。可是路途往返,就得半年以上,衣装粮食要自己带。

到了汉代就变了,戍边还只是三天,可是你可以不去,只要一天出一百个钱,三天三百钱,交给政府,便可免戍。有一百个人不去,应该是三百天的免戍费,由政府把来另雇一人肯去的,一去便要他服三百天的戍役。他也得了这一笔钱,不仅足够在边用度,并且还可留一点安家,这是一种变通办法。

汉郡长官有太守,有都尉,犹如中央有丞相又有太尉一般。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都尉氏地方军事首领。地方部队即由都尉管。凡属壮丁,每年秋天都要集合操演一次,这是一个大检阅,名为都试,为期一月,期满回乡。国家有事,临时召集,这是一种国民兵。各地方并就地理形势,分别训练各兵种,如车骑(骑兵和车兵)楼船(水师与海军)材官(步兵)之类。

中国地大人众,虽说分区训练各别的兵种,但每年一个月的操练是不够的。中央南北卫,像是常备军,实际上,时期也只一年,数额也仅有七八万人。结果全国皆兵,并不够用。遇到打仗,各地调遣,如会稽吴楚,远赴渔阳上谷,也不方便。所以全国皆兵制,在汉朝论,一则军队数量太多,调动不方便,二则训练太简略,难以提高战斗力。

我将自己的想法跟皇帝说了,最后说:“有鉴于我朝军力过于分散,且兵役期过短,臣建议陛下在南军北军之外,另外建立一支专门用于对战匈奴的常备军,比如雁门、代郡等地驻兵,都可入常备军编制,可分地训练。

最重要的是,军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常备军服兵役的时间要延长,可以三年为限。而编入常备军中服役者,由朝廷拨发一定的饷银,使其无后顾之忧。

此外,对匈奴作战是机动作战,骑兵是重中之重,因此所建常备军当以骑兵为主。骑具和弩、弓铠甲等骑兵装备,也必须改良。臣昨夜虽然写不出策论,倒是研究出一件能令骑兵战斗力增强的的骑具。”

偷瞄一眼武帝,见他正听得出神,程不识将军也似极有兴趣的样子,出言问道:“不知刘大人所说的骑具又是何物?”

我从宽大的衣袖里拿出连夜画出的图帛,呈给皇帝。

汉武帝打开看了看,没明白,奇道:“刘卿所画乃是何物?”

说着召手令我跟程不识到御座前。程不识到底是沙场老将,看见图上所画,不觉一怔。

我以手指点示意,说道:“陛下,这件骑具有个名称,叫做高桥马鞍,现在骑兵所用的革鞍缺乏稳定性,使战士在马背上无法有效地使用弓箭和兵器。而高桥马鞍两端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

然后指向下一个说道:“这个叫做马镫


状态提示:第十五章 未尽未央--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