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既然已经有准备和倭寇再开战的打算,那自然要预先有所准备才行!
大明的经济状况,主要体现在国企上面。
由皇后出面成立的皇家纺织厂,规模扩大了好多,因为只用宫女已经不够,京师的妇女也招了一部分人进去。当然了,官宦人家的不会去,哪怕是皇后开办的,也有**份,但中下层的妇女,却没有这个身份上的顾忌,能赚钱补贴家用,就已经有足够的动力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个纺织厂对于国库的贡献并不多。反而是让宫里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有些年龄到了要放出宫的宫女,甚至都请求再干几年再出去。
崇祯皇帝对于这个纺织厂,并没有以利润为最大的追求目标。而是树立妇女劳动的标杆为目的。
大多数农妇,也是要下地干活,或者帮家里做一些家务事。但总得来说,妇女抛头露面去打工,这个事情,除了在江南那边有一点之外,其他地方就很少了。但是如今,崇祯皇帝就是要通过这个纺织厂像世人传达这样一个印象:家里的妇女也是能赚钱补贴家用,而且这还是体面的活。
只有这个观念慢慢地形成了,广大妇女的劳动力才会真正释放出来。不管怎么样,社会是需要解放妇女这个劳动群体的。
与之对应的,崇祯皇帝在年前的时候,就下旨禁止裹脚。在这个时候,有些官宦人家已经有这个陋习了,崇祯皇帝就看到过不少,让他很是不满。旨意中明确,一旦发现要是有官宦人家发现再有裹脚的,一律罢官去职。想要当官还是想要裹脚,自己选!
另外,对于喜欢畸形足的变态,如有发现,一律抓捕,给其十天以上的裹脚享受,并不准录用为官吏。
这份旨意,要是换成原本历史上的话,估计没几个人会鸟。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崇祯皇帝御驾亲征,lián zhàn连捷,加上他铁腕治国,光是谋逆大罪,不管是山西还是江南这边,都已经有过,敢违抗圣旨的,就看脑袋够不够硬!也别觉得法不责众,当初常熟谋逆案后引发的,可是崇祯皇帝一口气罢免或治罪了一百多个地方主官。由此可见,皇帝的铁拳不是只是摆设而已!
还有,崇祯皇帝一直致力于防灾抗灾,这个一心为民的坚持,也让百姓都看在眼里。皇上的爱民之心,是用事实来说明,而不是需要那些读书人来解读传播。这也让大明百姓都知道,皇帝是真正的好皇帝,是为了百姓好!
对于老百姓来说,基于朴素的非黑即白观点,他们就认为,既然皇帝是好皇帝,那么反对皇帝的那些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当官的,肯定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崇祯皇帝的旨意,基本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知道,裹小脚,穿妇女花衣裳这些,都是大明经济发达之后,那些有钱的权贵、商人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所引发的,这一点,必须要由朝廷来正确引导才行。
这些事情,崇祯皇帝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引入后世的运动会,足球,篮球等受众非常广泛的运动,喜欢这些,总好过那些陋习。
想了一会,崇祯皇帝收回思绪,继续看着有关国库收入的奏章汇总。
国库收入的基础,其实还是以前的田地相关的税赋,虽然原本历史上的三大饷其实在这个位面上只出现了两个,即辽饷和剿饷,但就这,都已经被崇祯皇帝给废了。不过光靠基本的赋税,其实也能支撑大明的,关键就在于收不收得上来。
这一点,不得不说,张溥的功劳不小。核查官吏优免限额和催缴欠赋这个事情上,张溥为朝廷追回了不知道多少税银。由他为榜样之后,崇祯皇帝也派出了别的钦差去做这个事情,就目前来看,效果都还不错。这个事情,就保证了国库收入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其他进项,就成了国库暴增的新增长点了。
比如说,大明皇家银行的收入,在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发展之后,已经提供了可观的利润,这得益于几次大的拍卖会,都要让那些参与拍卖的人,把钱存入银行的这个规定,极大地促进了大明皇家银行各分行的壮大。
不过要说利润最高预期的,还是去年才成立的玻璃厂。无声透明的玻璃,在皇家的示范之下,在玻璃厂各股东的推广之下,是以非常迅猛地发展方式在发展的。
玻璃的生产,带动了科学实验仪器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不过崇祯皇帝对此有旨意,压着价格,利润极低。
另外,眼镜行业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行业,快速发展了起来,解决大明百姓的近视、老花问题。以前用水晶为镜片时,那是少数人才能用得起的。可如今不一样了,一般的有钱人,也都能用了。
还有玻璃窗,玻璃装饰品等等行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冒出来,这些无不带动了各地的税收。
可以说,在大明崇祯十七年这个时候,大明的国库已经不需要用抄家这种来快钱的方式为国库增收了。
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隐形收入,并没有公之于众的,就是走私收入,也就是郑家的收入,有一半是交给朝廷的,每年五百万两左右的收入,全部用于南洋的粮食购买。这么多钱,不需要从国库中拨出,这是极大地减轻了国库的负担。也因此,崇祯皇帝才能把不少钱用于军队上面。
京营新增的五六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