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崇祯窃听系统>316 谁阿弥陀佛

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以前的话,绝对会引发轩然大波。

别的不说,在江南这边,士林的力量有多大就不说了。盐商养着的笔杆子也多,到时候,口诛笔伐,信不信能把朝廷骂成屎。如果只是如此的话,也无所谓,你骂你的,我抄我的。

但是,江南这边可是会闹民变的,你敢向以盐商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动刀子,他们就能煽动民变,驱使贩私盐的亡命之徒捣乱。到时候,江南这边会乱成什么样,还真是不好说。

事实上,哪怕在北方查抄晋商,那也是非常谨慎的,是崇祯皇帝有了自己能真正掌握的嫡系军队之后,又布了好大的局,才敢对晋商动手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北方晋商的例子在,多少都彰显了朝廷的手段。

而后,常熟民变,被南京镇守太监带兵镇压,东林领袖钱谦益等人,不管你有多大人脉和背景,直接被皇帝定为谋逆,随之落马的,还有一百多顶乌纱帽,这和万历时候的民变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另外,江南这边这次的涝灾中,朝廷竭尽所能地救灾,更是大大加强了朝廷在百姓中的威望。就算有的人想要蛊惑,也不可能有百姓会跟随。

是非好坏,大部分百姓是分得清的。

如此一来,官场、民间或被震慑,或因感恩,对于朝廷的这次针对大盐商的大规模行动,并没有多少人持反对意见。

正是如此,这次江南的行动,并没有触动御马监辖下的精锐军队,只是锦衣卫出动,协调地方军队,就得以实施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又在慢慢地恢复了。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也肯定有人是有疑惑的。在江南的盐商,和辽东那么远,怎么就通虏了呢?

没等这些疑惑扩散,锦衣卫这边就出了公告,有关乐庆生和建虏的人怎么勾结,最后达成协议,并出了第一批货的事情,都原原本本地做了解释,并有盟约副本为证。相关参与的人,有伍忠这个内应在,自然也都被锦衣卫一一抓获。

这个盐商通虏的事情进展很快,相关奏章很快送达御前。而后崇祯皇帝发怒了,说盐商伙同盐道衙门吸食民脂民膏,旧有这盐政,到了必须革新的地步。向全国发出了信号,盐政很快就革新了。

以前的时候,朝廷国库的收入,有一大部分是靠盐税的。因此,一般皇帝是没有魄力来动这个的,就怕连原来的盐税数额都被折腾没了。但是,这显然不包括崇祯皇帝。

他对盐政如何革新,其实心中已经想过的。不过要是刚抓了大盐商就立刻推出,那样任何人都会觉得,皇帝这是早有预谋,进而推断出搞不好那些大盐商其实就是替罪羊,只是挡了皇帝盐政革新的路而已。

因此,要想吃相不难看,就不能急于推出来,让群臣有个讨论的过程,最后由崇祯皇帝引导,推出他想要的盐政。

正在大明各地都在猜测新的盐政是什么样的时候,辽东半岛的尖尖上,后世很有名的旅顺,却很是平静,和平常似乎没什么两样。

以前的时候,大明要经略辽东,供应辽东的物资全都是海运,走得就是从登州或者天津出发,而后在这旅顺登陆。

因为旅顺位置的重要性,大明在洪武和永乐年间,就在辽东半岛上设置多处军事重镇,其中以金州和盖州为核心建立了防御体系。

在金州,就是辽东都指挥使司所在,后来,就成了金州卫指挥使司治所。

而旅顺就是金州卫下面的一个千户所,在原本的时候,只是树木为栅,修了个木栅城用于防守。后来因为防御倭寇海盗的原因,旅顺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就在永乐十年,由金州卫指挥使徐刚的主持下,将木栅城改为了砖城,且分南北两城。

其中北城周围是一里一百八十步,墙高一丈二尺,宽两丈。两座城门,南“靖海”,北“威武”。

而南城要略微大于北城,周围是一里三百步,墙高一丈二尺,宽两丈五尺。同样两座城门,南“通津”,北“仁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卫所的腐败盛行,军户逃亡,因此,到嘉靖四十四年的时候,不得不废弃了南城。而北城在前些年被满清攻下之时,就被他们给拆除了。

也就是说,这么重要位置的旅顺,其实就连个城都没有。更准确地说,不但没有城,连人都没有。满清有令,片甲不得下海。

不过,这个命令,随着智顺王尚可喜到达金州之后,就有所松动了。至少原本几乎是废弃在金州的战船,又开始修复,水兵也重新召集开始训练了。

这不,就连好多年没有什么人的旅顺,也有了很多人在这里。

大部分都是民工,或者是说汉奴,大概有一千人左右,在鞑子的监工之下,又在收拾旅顺南北两城的废墟。其中北城经过一个多月的收拾,已经又能看到城池的样子了。

在已经恢复的一段城墙上,一员鞑子将领在一群手下的簇拥下,扫视着眼前的一切。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这点人手,还是太少了啊!”

这个人,正是尚可喜手下心腹大将之一班志富,被尚可喜派来重新修筑旅顺城。因为尚可喜作为当年东江镇的水师统领,自然知道旅顺的重要性。既然以后要有一番作为,这旅顺城就肯定要重修。

“大人,也不知道朝廷是搞什么鬼,当初好好地一座城,干嘛要拆了去!”他的一名手下听到,也是发


状态提示:316 谁阿弥陀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