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千古圣雄王阳明之悟道>第十三回-学兵法离家出走

【父亲辩倒四老的雄伟辩风】

继母惶恐地说:“你小孩子不懂,这野鸟入室乃不祥之兆,何况是一只发出怪叫声的鸮鸟呢?而且,你想,这只鸮鸟怎么会进到我被子去的?你看,这屋里挂着窗帘,这绵被也非常厚重,它到底是怎么进去的?”

她越说越怕,我是越听越想笑,便故作镇定地说:“何不招巫者询之?”

继母问:“哪有巫者?”

旁边那家僮当然我已打好招呼,忙说:“城东的张仙姑是巫者,可灵啦!”

继母立刻派人去找来巫婆,这张仙姑一进门就嚷嚷:“这家有怪气。”

然后走到继母前,盯着继母仔细看了一会儿,说:“夫人气色不佳,当有大灾晦至矣。”

继母惊恐地说:“对对!”

然后将被子中飞出鸮鸟一事告诉了她,张仙姑说:“老妇当问于你们的家神。”

于是,点好香烛,让继母跪拜王氏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祭拜,拜神仪式结束以后,张仙姑又做降神仪式。

不多久,有神附体,说:“吾乃王守仁生母郑氏,由于汝待我儿无礼,故吾已诉之于天曹,将取汝命。适才之怪鸟即吾所化也。”

继母一听,吓得魂不附体,赶忙如捣蒜般跪拜磕头无数,并且表示:“此后再不敢!”

过了好长时间,张仙姑才苏醒过来,她对继母说:“刚才我看见过世的先夫人,她非常生气,将托怪鸟来啄食你的生魂,幸亏刚才夫人许诺改过,先夫人方才振翅而去。”

此事过后,继母对我态度大有好转,不敢再无礼了,而我才有机会学王祥孝敬继母,所以事在人为,这就是孔子所讲“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道理所在了。

父亲知道此事后,自然知道是我的阴谋诡计,不过,结果很好,他也无话可说。

这就是爷爷经常讲的道家“借假修真”的功夫了。

转眼到了成化二十一年,我已十四岁了。由于我思念母亲,便又开始重新训练弓马之术,并且开始系统的学习一些经典兵书,其中最重要的听许璋讲过,当属《文韬》、《武略》二兵书。

所谓《文韬》是指《姜太公六韬》;《武略》是指《黄石公三略》。

《六韬》也就是《太公兵法》,全书所讲之“六韬”是为“文韬”,论治国用人之韬略;“武韬”是为讲用兵之韬略;“龙韬”是讲军事组织的理论;“虎韬”是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之法的;“豹韬”是论战术的;“犬韬”是论军队的指挥训练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讲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要求将帅不仅要谙熟战略战术、知进退攻守,出奇制胜的谋略,而且要懂得治乱兴衰之道,要求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并提出了考察将帅的八条方法,即所谓“八徵(zhi)”。看来,要成为将帅不易啊!

其中所讲“上战无与战”、“形人而我无形”,“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机”、“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有点佛经、道经的味道,是不是太玄了?有无实用,待有机会我得去山海关向许璋讨教。

想了一段时日,于是,我便开始作准备,下定决心等十五岁时,我一定要去山海关见许璋。

再说黄石公《三略》,其中有个故事便是张良向黄石公学兵法,黄石公所传之兵书让张良成为帝王师者即此书,南宋的晁公武称此书为“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可见其厉害之处。

“三略”即上、中、下三略。开篇便讲“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讲得有道理,而其中所讲“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之道才是我最感兴趣的。

最精彩的是这句“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讲的好。

不过,有时看着觉着此书不是简单的兵书,如这几句“夫为国之道,待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兴师之要,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用兵扯这些干嘛?还是去请教许璋吧。

时间过得飞快,我已过了十五岁,而我的准备工作也做好了。

于是,我在一个晚上便牵着我的马,背上我的弓箭出发了。

很快就出了居庸关,我正走着,忽听远方马蹄之声大作,我便牵马藏身于树丛中,只见来了二、三十个匈奴小孩儿,都背着弓,他们在说做什么,但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白衣少年,弯弓搭箭向空中射下一只鸟儿,便向一红衣少年行礼,那红衣少年有些雄壮,两眼炯炯有神,大家对他都很恭敬。

这时,我脑中浮起了母亲所讲的“弱、强、大”三字诀了,不用说,那白衣少年功夫最好,是强者。那红衣少年肯定是其中的头儿,是大者,那弱者呢?

我微一观察,见一穿花衣服的少年,他有些发福,在哪儿吃着什么东西,一看体型就是个吃货,就是他了,弱者。

我心里在算方位、找时机,好!可以出手了。

我纵马冲向那群小孩儿,先对准那花衣少年,一鞭便将他打于马下。

然后大喝一声,弯弓搭箭对准白衣少年。

这时,那白衣少年也已弯弓对准了我,我同时三箭连发,其中一箭与那白衣少年之箭相撞而飞,另两箭一箭射中其喉,一箭射中其马,白衣少年与马同时摔


状态提示:第十三回-学兵法离家出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