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蔷薇引>第一百四十六章 不道离情苦
求道:“住持师父,若不是事情紧急,别无他法,我们绝计不敢麻烦你。住持慈悲心肠,您就收留小儿吧。两个月便好,两个月后,我们定当回来报答住持的大恩大德。”

住持看着我怀里的孩子叹气道:“这孩子这般小,究竟为何,你夫妇二人要狠心将他留在本寺,不与你们同行呢。”

子忧答道:“我们要去洛阳救一个人,且此行凶险万分,靖儿还小,不能涉险。”

住持微微凝眸,“你们要救的是何人?”

“慧远大师。”

住持微微叹气,“原来是他。慧远出事的那天,贫僧也在。盂兰盆节法会后,他就因为天下地志图被齐国皇帝派人抓至邺城,囚禁大理寺。”

我着急询问道:“那慧远大师如何了?”

住持的面上闪过不忍,“我听闻,齐帝威逼他交代出天下地志图的下落,如若不交代,就要施以火刑,将他烧死。”

我一听,心中大为着急,对子忧道:“子忧,我们要赶快去邺城救他。”

住持问我们,“与齐帝作对,你们就不怕死么?”

子忧的眉目是前所未有的坚毅,“慧远大师能为苍生舍生取义,我为何不能为朋友舍生忘死?人生贵在于义,我生我死,全为心中道义。为朋友而死,我死而无憾。”

子忧一番赤诚,住持动容道:“施主义薄云天,贫僧佩服。慧远佛法高深,一生行善,弘法济世,本不该遭此大难。二位施主重情重义,贫僧感佩。至于令公子,贫僧自当尽力照顾,二位尽管去救人吧。”

我和子忧面色一喜,“多谢住持!”

我刚想把孩子交给住持,靖儿似有所感一般,突然哇哇大哭起来,我忙抱着孩子哄起来,“靖儿乖,靖儿不哭,不哭不哭!”

“阿娘只是暂时离开你一会儿,很快就会回来了。”

一番哄劝,靖儿总算不哭了,他在我手中,葡萄仁似的大眼睛巴巴地粘在我身上,纯真无邪。我的心中一酸:这一去,还不知能不能回来。

我抱着靖儿亲了又亲,眼眸中不知不觉落下眼泪。我把他交给了住持,哽咽道:“主持大师,靖儿,就拜托你了。”

住持接着把靖儿抱在手中,庄重地点头。

子忧亦是眼眶发红,十分不舍。他狠心转头搂着我离开,我走了几步,终是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靖儿,那小小的身影,似乎怎么看都不够。眼泪再一次模糊了眼眶,我掉头往前,泪水哗啦啦的往下掉,目光所到之处,一片雪白。

我和子忧开始夜以继日的赶路,一路上不断地打听慧远大师的消息。先是听说,慧远大师不肯交代天下地志图的下落,齐帝大怒,下令断水断粮,生生将他饿了四天。期间又以美食、财宝甚至美女相诱,慧远大师仍不为所动。齐帝再次大怒,扬言他再不肯交代,就将他置于火刑架上,烧成灰炭。

我和子忧既感佩慧远大师的高义,又担心他的安危,恨不得立马赶到邺城救下他。

同时,子忧一路上以书信通知了他在江湖上的各路好友,召集他们一起前来营救慧远大师。

连续半个多月的风餐露宿,我和子忧都已累极,便在邺城不远外的一个小道观投宿,打算住一晚上,明日再赶到邺城。

眼看还有一日,慧远大师就要被执行火刑了,我和子忧越发焦虑,脑海里想过许多条救慧远大师的计策,但考虑到可行性,最终都被一一否定。

“大理寺禁卫森严,想从里面救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法场上,弓箭手早已埋伏好,若去劫法场,那也是死路一条。看来,要想把慧远大师救出来,不能力敌,只能智取。”

注释:

①标题出自唐代温庭筠的《更漏子?玉炉香》“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六章 不道离情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