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政的事情宰相们能够在皇帝病重之时,暂时处理一二,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朝廷还需要有个有分量的人,在皇帝病重或者外出游历的时候,坐镇京师。
皇帝要是不幸去世了,也能够有人快速继承皇位,确保天下不会大乱,能够平安的过渡。
李恪决定再次劝说李承乾早日立下太子,以防不测。
“陛下!臣许敬宗有本启奏!”在李恪还没想好怎么说的时候,许敬宗叉手行礼道。
“许卿,你没看见陛下如今龙体欠安,应该多多修养,有什么大事,非要这个时候说?”皇后苏氏呵斥道。
立太子当然是大事,而且还是天大的大事,他必须要提出来,哪怕呵斥他的人是皇后,就算是皇帝本人,他也要说。
“回皇后,此事兹事体大,关乎大唐的未来,臣不得不向陛下上奏,如有失礼之处,还请皇后见谅!”许敬宗说道。
“行了!皇后、贵妃还请回避!朕与许卿等人有大事商议,无关人等,也都回避吧!”李承乾道。
他知道许敬宗现在想要说的事情是立太子。
经过这一次突发急症,李承乾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他算是想明白了,这个太子还真的非立不可。
一旦他这里出了什么事,要是突然驾崩,没有指定继承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不用想都知道。
那必然是兄弟同室操戈,大唐从此动荡不安,血流成河,直到有一方彻底占据优势为止。
搞不好还有可能导致大唐灭亡,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皇后和贵妃退了出去,王泉也屏退了左右,在这寝宫之中,除了皇帝和王泉,以及宰相们外,再无其他人。
“王泉!扶朕起来!”李承乾想要坐起来,却发现全身使不出一丝力气,就连说话都费劲,只好让王泉扶他起来。
王泉立刻上前扶起李承乾,李承乾就这样半躺在王泉的怀里。
“许卿,你可是想要劝朕立太子?”李承乾看着许敬宗问道。
“是!陛下病重,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唐需要一位太子来安定人心。”许敬宗说道。
“朕还没死呢?你们就这么急着要立太子,是想要诅咒朕,早点驾崩吗?你许敬宗是否有不臣谋逆之心,心里期盼着朕早日驾崩。”李承乾道。
“陛下!微臣绝无此意!”许敬宗吓得瑟瑟发抖,急忙跪倒在地,李承乾的这番话足以要了他许敬宗的小命。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自古皇帝向来猜忌心重,作为臣子的自然小心谨慎,要明白那些话应该他们说。
立太子一向都是皇帝的忌讳,即便皇帝心里有立太子的想法,也不是臣子应该多嘴。
除非皇帝自己先拿出来讨论,否则,任何一个臣子都不能说,也没有权利去说,因为这是触碰皇帝心中的底线,一旦越过这条底线,皇帝就会猜忌你。
谁让太子是对皇权危害最大的人,皇帝防备太子就像防贼似的,可谓是严防死守,比防外人还要严密。
“那你们说说,这太子当不当立?”李承乾问道。
李恪等人一时不知怎么回答,都在揣摩皇帝此刻的用意,是真心想要立太子,还是想要试探一下他们是否有不臣之心。
毕竟,刚刚多嘴的家伙还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谁知道他们开了口,皇帝会不会震怒。
皇帝再怎么病重的,依旧还是皇帝,要杀了他们易如反掌。
“怎么?你们平日里不是想要朕早点立太子吗?现在朕问你们立太子的问题,你们为何又不说了?”李承乾问道。
李承乾心中十分恼火,要你们说的时候,你们却不开口了。
李恪等人看李承乾也不像作假,便将目光投向李恪,毕竟,他和皇帝是亲兄弟,好说话些。
“陛下!臣以为太子当立。”李恪站了出来说道。
“朕知道你们一直期盼朕早立太子,要是朕有什么不测,太子也能立刻接掌朝政,以保大唐不发生动乱。”
“本来,朕要好好历练诸皇子,从皇子当中选择最贤明的皇子,继承朕的皇位,但经过这次突发急症,朕想明白了。”
“太子不得不立,这次朕侥幸从鬼门关捡回一条命,可下一次呢?朕不敢保证还能活着跟你们说话,有太子在,大唐无忧矣!”
“你们议议,在诸位皇子当中,谁适合成为太子?”李承乾说道。
“陛下!自周朝以来,嫡长子继承制,向来都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皇嫡长子李厥当立为太子。”一位宰相叉手行礼说道。
嫡长子继承制才是这个时代,继承的主流思想,自然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毕竟,不论是皇帝家,还是他们家,在他们百年之后,都会遇到继承人的问题。
如果不立嫡长子,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家族内乱,骨肉相残的局面。
从某种层次来说,立嫡有利于安定内部,防止互相残杀。
“你们都是这个想法吗?”李承乾问道。
“是!如今大唐安定,不宜再生事端,立嫡长子为太子,更加有利于朝廷安定,人心才能安稳。”李恪说道。
“吴王所言极是,臣附议!”一名门下省的宰相站了出来说道,他也是支持立嫡长子的。
“臣附议!”又有几名宰相站了出来附和。
现在皇帝病重,心里有了立太子的想法,那他们就要趁热打铁,将立太子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