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恐怖悬疑>明末汉魂>第一百四十章 崇祯改制

六月,辽阔的大明境内黄河长江奔腾不息,巍峨长城绵延而走,明媚的阳光下山西、陕西等地烽烟渐起。

干旱持续的在加剧,翼州、豫州、山东、山西、陕西区域红薯推广和抗旱的指令也一道道颁布实施着。

依旧承受着苦难的大地上却也因为京城系列变故滋生出了希望。

朝堂议会时间之长超出了朱由检登基以来任何一次。

满朝文武揭发、辩论、决策的同时握着燧发枪的朱由检也感慨。

意识中全部是同文无忌相处时的一些话。

“大江东去,不待流年”

“君子之择,五世而斩”

文无忌强调了两个层面,第一,时间,时不待人,第二个道理浅显易懂,世家大族过三五代就会衰落,治国也是,要顺时势,与时俱进,改规则,不落寂,不虚浮。

言语易懂不易做,文无忌拳拳之心,想到这些时朱由检感觉文无忌如同自己老师。而同文无忌处在一起是,又像挚友。

亦师亦友,这是朱由检对文无忌的评价。

朝堂当中朱由检突如其来的一手完全打破了规矩,朝会首先成了对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揭发,随后又演变为以顾秉谦为主大臣的自我批评。

之后拉开的是军事层改制,而与此同时朱由检对内阁下达了增加国库收入的解决方案指令。

朱由检不去商讨如何增加国库收入,什么手段,只是给内阁,朝廷各部下达指令,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方案由内阁、朝廷各部想办法指定,朱由检批阅。

这种指令的下达意味着朱由检在期间内有足够时间同文无忌商讨,随后以内行的眼光审阅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也让群臣主动参与。

想要唬住朱由检,没有任何可能。有文无忌、宋秦歌两位高参在把关。

孙承宗提交的军事改制方案全部通过;

而改制的核心便是对卫所制度的大刀阔斧。

第一、优化结构,裁汰冗员;

所有因为避税,拿响被世家门阀、官员通过贿赂打入军中的人员一律辞退;

第二、废除包括锦衣卫在内世袭制,改用为考核制,世袭官员可择优。顺天府、应天府、天津卫、济南府、福州等十四地先期开办陆军、水师学堂,所有世袭武官全部参与学习考核,学习范围涵盖朝堂现职将官,在职将官不参与考核。顺天府、应天府、福州、广州、天津卫等二十四地开班综合类学堂并和科举制度挂钩。但凡通过乡试,文士都需要逐级接受行省院学习;学习考核通过适才能参加会试。科举增加策问、政论内容。

第三、大规模新建各类兵仗局,招募工匠,工匠享受军士待遇,划分技能等级,等级挂钩饷银。

第四、兵部、五军都督府职能不变,增加海军院,五军参谋院,整合民间作坊,建立官办大型船只生产坊,鼓励民间作坊发展,在卫所制框架下设置行省指挥司兵制,对兵部直接负责,实际就是军区制。五军府扩建五军都督参谋院。增加军士、将官军饷,废除屯田制,所有卫所屯田由工部接收,田地造册,工部实施制定田地适用法。

第五、颁布兵部、海军院章程,对编制、官职、官员关系及其权利义务做出说明,明确对兵部的集中统一领导指挥。

第六、组建近卫军,近卫军直属宫城,不接受兵部指挥调度,近卫军以香河五万军队为基础,以挑选和锦衣卫、东厂人员为主,组建崇明师,神机营纳入崇明师。锦衣卫隶属崇明师,负责侦查、渗透、特殊行动为主。东厂主要职能则转变向信息搜集、锄奸、细作缉拿。

第七、增设驿站,建立新型联络方式。

第八、严禁后宫、宦臣涉政;

军事层面八条大刀阔斧的改制内容,实则改制已经蔓延到了大明行政机构及其工部、户部等其他相关部门及其商业、赋税和科举制度细化。

以废除屯田制为例,军事改制没有细说,但田地造册随之而来的就是使用及其相对应赋税变革。这种变化势必又会关联到农业生产、商业。

所以军事层面的改制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些变化显而易见,例如在大明已经不算富裕的国库收入中大范围增加将官、士兵收入,这是出于两个层面,第一是取消卫所制度的一种补充,第二就是朱由检完全提升了军士待遇,并将工匠和士兵升级为同等范畴。

这种规则对于刺激士兵、工匠的积极性有不言而喻作用,而细则中又规定了士兵但凡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奖励和提升及其工匠重大发明的奖励。

与此相对的还有军士、工匠家庭子女私塾、赋税等层面一定程度的减免。

朱由检以通州反击战、关村之战扬名,而通过改制,朱由检首先取得的也是军队绝对支持。

增加军饷,谁不喜欢,至于辞退滥竽充数人员等措施,军队无不叫好,多领份额军饷却不出力,战场上便是坑死同伴的废物。

锦衣卫和东厂职能彻底转变,某种层面锦衣卫成了类似黑翎卫、霸刀营性质的特种部队,锦衣卫、东厂都允许人员考核后流动,算是引入了淘汰机制。东厂实质意义则是反间谍部门,当然这个“反间谍”包括对女真细作的防范缉拿和叛国世家门阀、官商阶层的查办,分对内和对外。

还有就是科举制度和文官学习考核,通读四书五经走天下的时代势必将一去不复返。

看似打击了以东林党性质为主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章 崇祯改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