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恐怖悬疑>明末汉魂>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落石出

大雪纷飞,民众存活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北迁。

降雪落下,运输困难,粮价也再一次提升,自秋末开始民间参与的绝大多数赈灾力量要不降低赈灾力度,要不撤出灾区,遍布翼州、山东、豫州的施粥点多数在这个冬季的末尾悄然消失。

还能保持力度的赈灾点只有部署在以武邑县、曹州等为起始,两方向北上的迁移沿线中,所有赈灾点内自然也包括范家、王家设立的站点。

想要求生,只能依靠沿路的赈灾点施粥,这又更加规模的导致了灾民北上。

汇报到文无忌手中不算精确的数字是北上的灾民的数量已经接近突破两百万。

首批灾民进入到后套平原,数千里的大河山川被一**的灾民串联了起来。

对于这个结果;

文无忌、朱由检、朱由校、萨哈、范永金为主的六大家及其所有对抗赈灾的世家力量和魏忠贤集团都乐意看到。

文无忌知道百万灾民进入,增加的是四门寨战争潜力和开发云内州、河西走廊的人口。

朱由检看到的则是百万原本可能因饥寒交迫而死亡的灾民存活。

朱由校眼中百万灾民是产生混乱的内应,迁移出去,将一定程度保证山东、翼州、豫州的治安。

对于萨哈而言,大金西征横扫四门寨和林丹汗是水到渠成之事,北上的灾民越多,大金侵边,获得的奴隶越多。这将刺激将士一次次的出击,也能带动大金国力的发展。

范永金以及对于完成洗牌的魏忠贤势力眼中,灾民北上越多,能兼并的土地越多,灾民的数量和所获得利益成正比。

不同角度,不同算筹,各方力量都在推动着民众北迁。

当然北迁灾民数字的不断提升对四门寨还有一个影响,发生在努鲁儿虎山和云内州的战事其实没有任何后退的余地。

林丹汗是不知道发生在黄河两岸的灾民迁移,否则林丹汗就速布台的出兵也会另有筹谋。

济宁以南;

南四湖;

济州河、泗水河运航道直通南四湖。

比较济宁往北运河沿线主要湖泊出现厚度不一的冰层,南四湖河道依旧畅通,西南区域琮记在半月时间修建了数个临时码头,每日都有人员轮流破冰。

数日时间,码头区域明显增加了地方巡检司弓兵,琮记刑侦人员、霸刀营力量也进一步加强。

沿运河而来的货船夜间进入南四湖开始一船一船将红薯卸载而下。

多数的货船卸载完毕红薯后装载皮货、药材、煤炭南下。

少量货船装运粮食继续北上进入到曹州一线码头,卸载只承运了百里距离的粮食。红薯则被早就安排等待的车队通过陆路快速调运向赈灾各区域。

越来越多数量的红薯被囤积。

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传送到范永金、萨哈手中。

曹州沿线内河码头有萨哈、范永金为主六大家的眼线。

琮记做不到万无一失。比较萨哈部署搜集情报为主的眼线,原本就在码头区域经商但同范家附属力量有关联的作坊主更加的无法排查,信息逐层上报反馈在范永金手中。

这让眼下为止同宋秦歌对垒却丝毫不落下风的商业奇才看到了自南而来北上粮船减少和码头卸载粮食的缩水。

范永金眼中这是一个必然的走向,粮价在始终提升,应天府方向价格也增高一倍不止,外加冬季的运输成本提升以及朝廷出手,先前响应了信王赈灾的世家力量寄积极性被削弱。

北上的货船自然而然会减少,流通进入市场的粮食数额也开始下降,这种效应不仅仅产生在运河航道的运输规模也反应在从陆路自各地进入的粮队中。

首朝廷政令和风雪天气影响,信王赈灾已经后劲不足,出现了草草了事的征兆。

这是全面向粮市下手的机会。

萨哈也通过类似的情报在分析,输入灾区的赈灾粮不断减少,灾民要不北上迁移要不在区域内坐等饥寒致死。

为了活着,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这是大乘教再一次扩充力量的机会,而且举兵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努鲁儿虎山兴武古城战事风卷狼烟,林丹汗出兵,云内州突起风云的时候围绕赈灾产生的商战和萨哈同文无忌的暗战也到了最后的节点。

武邑县东北关村集市;

刘邦林及其数名大乘教人员游走在集市当中。

加入大乘教进入关村以来,这是刘邦林第三次走出竹林寺。

刘邦林藏愚守拙,但拿捏了分寸,能识文断字,为人处世沉稳又知道变通,而且身强力壮领悟能力超出常人。

随同刘邦林加入的十多名琮记刑侦人员身份不一,但都多多少少在赈灾点扮演了欺男霸女的角色。

相当于是痞子。

这种身份是大乘教物色的优先人员。十多明琮记成员最终有六人被分配到了竹林寺据点,狠角色自然而然喜欢拉拢人,组建小团体。在刘邦林的暗中调度下六名成员以各自拉拢人手为主形成两个规模在三十多人的小团体并不断产生冲突,而刘邦林掌握分寸的调和拿捏,结果两个相互存在‘矛盾’的团体在刘邦林调节下化干戈为玉帛。

隐然间自武邑县赈灾点加入大乘教的两百多教徒中刘邦林极度具有存在感并有成为头领的趋势。

自导自演,却让得知到原委的代青山对刘邦林更加高看一等,直接提拔到身侧。

不断有加入大乘教通过考核的人员进入,关村内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二章 水落石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