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又把农夫刚才所说的话回放了一遍。他觉得,农夫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于是,姜子牙穿上衣服,戴好帽子,拿起自己的钓鱼器具回到了茅屋。
回去后,姜子牙按照农夫的说法,对钓鱼的器具重新进行了修改制作。钓具弄好之后,姜子牙又挖了一些鱼儿喜欢的蚯蚓作为饵料。准备好之后,姜子牙整理了一下衣衫,带上坐垫,再次来到渭滨:
轻下鱼钩,静心慢等,不一会儿,就见浮子晃动,老书生估摸鱼儿已经咬紧钓钩了,他使劲一提鱼竿,好家伙,第一次,就钓到一条肥大鲜嫩的鲋。
这农夫的办法还真灵啊!
第二次下杆,老人家好运气,提钩上来的时候,又是一条色彩鲜亮的鲤。
姜子牙这下完全心平气和了!
老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
姜子牙一边钓鱼,一边陷入了沉思。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一会儿是喜悦,一会儿是忧伤;一会儿是愤怒,一会儿又是安详……
七十多年来,姜子牙记忆宝库中的千端万端、酸甜苦辣……一齐全部涌上心头,浓缩的往事,一幕幕在老书生的头脑中上映,很快,回放结束。
七十多年的不遇,全在一个“滞”字,全是因为不会变通。
这个时候,姜子牙忽然哈哈大笑,弃渔而去。
自此,历史上多了一位名传千古的人物——姜太公。
是为《姜子牙垂钓之悟》
此文的构思,源于以下文字:
《三家注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关于“姜太公钓鱼”张守节的【正义】中有这么一段话:
《说苑》云:“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