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混在大明搞社团>第三零一章 龙的巢穴

在小朋友的热情欢迎中,宋应星二人昏头昏脑地穿过人群,一直被黄镇带着穿过了这座小镇,眼前赫然杀气扑面……

堡垒。

而且还有大炮。

在他们前方的海河弯曲形成的半岛上,一座并不算大,但样式却颇为怪异的堡垒矗立。

没有城楼。

没有绵延的垛口。

实际上连城门他们都看不到。

他们能看到的只是三个类似城墙角楼城台的东西,一个在前两个靠后,靠后的两个尖角外八字指向两旁,中间靠前的尖角正对着他们,不过因为前面还有一片人工堆起的斜坡,故此看起来似乎很矮。

而这片斜坡环绕整个堡垒,外围同样有一圈壕沟,但因为有这些尖角,故此整个壕沟也形成一个个尖角,封冻的水面反射一片阳光。

“这,这……”

宋应星站在壕沟前皱着眉头。

忽然他直接踏上冰面,一直跑到斜坡底下,很没形象地趴在地上,脸贴着地面向前方看,黄道周疑惑地跟过去,也学着他的样子向对面看,却发现这样正好看到对面一排炮口对着自己。

“这是算计好了的。”

宋应星站起身不无敬佩地说道。

“在这里安上一尊大炮,根本没法打中城墙,咱们这样正好看到城墙顶,但大炮得半人高,跟这个斜坡一样平着,炮弹会从城墙顶飞过,炮口下压正打在这个斜坡的顶,还是打不到对面的城墙,除非费力推到最顶上,但对面城墙的高度正好让大炮的炮弹沿着斜坡从上扫到下。”

他紧接着说道。

黄道周对这个问题没有他那么敏感。

紧接着两人沿着斜坡走到坡顶……

“这厮真会玩!”

黄道周惊叹道。

他站在这里才真正看清这座堡垒的真面目。

外面的壕沟不是护城河,护城河在他们的脚下,坡顶下面是直下的峭壁,而且分成两级,第一级只有不到一人高,下面是一道砖砌的台子,肯定是站在上面放铳的,这个台子另一边还是近乎直下的峭壁,峭壁下面是宽阔的水面,而在水面的另一边才是真正的城墙……

这个堡垒的确很小。

他们正前方那个尖角是孤立的。

这个三角形的实际上炮台后面才是横着的城墙。

但正好被这个炮台挡在后面,而且只有十几丈长,然后就是那两个类似角楼城台的炮台,而他们前方是一道之前那种木架桥通到三角炮台,三角炮台另一边还有一道桥通到城墙,城门就在那城墙上,但因为是从三角炮台通过去的,所以开在了城墙的半悬空,而且城门很小……

“二位,欢迎光临寒舍!”

杨信站在那很小的城门正中就像个山洞口的野人般高喊着。

“看来这就是开原修筑的那种棱堡了。”

宋应星没理他,只是看着前方三角炮台和两边尖角炮台上的一尊尊大炮说道。

杨信当然也要修一座。

这东西没那么夸张,他总共也就用了不到一年。

修筑那种大型的棱堡化城市的确是一项大工程,但一座对角才一百七十来米的小型要塞就完全不值一提,这座四角棱堡单纯算两个尖角之间的距离,才一百四十来米,把所有曲折部分展开,也不到这时候一个县城的周长。另外还有四个三角堡这个更不值一提,也就是堆外面的斜面,挖周围的壕沟工程量稍大,但无论如何工程量也大不到这时候一个县城级别。

县城周长起码还两公里呢。

这是葛沽水师营的基地,所以和原本历史上一样,这里也叫新城。

这里控扼海河,后面一直到葛沽都是杨信的工业区,葛沽是商业区,从这里沿着新挖出的减河向南然后折向西南,沿线都是已经开始用淡水冲刷盐分的农业区,而且都是稳定灌溉的水田,小站稻明年就能出来,是不是和原本历史上的小站稻一样不好说,但亩产四石谷应该毫无压力,基本上一季的亩产就能养活大半个成年人。

两亩地保证吃饱饭。

而这些地全是他的,那些荡寇军这两年总共垦荒二十多万亩,未来这片区域可改造的盐碱地还有三四十万亩。

这全是杨信的。

而且这些荡寇军不用向他交任何地租。

至于税……

目前还按照芦地来收。

也就是一亩交大概一捧多一点。

不过杨都督高风亮节,从来不占国家的便宜,所以未来这里的杨家佃户们还是要按照民田的上田交田赋,人头税也交,但其他巧立名目的比如说火耗,这个地方官爱定多少定多少,杨都督就交百分之二。而且不是这些佃户交,这些地是他的当然他交了,哪个地方官敢收他三钱火耗,估计第二天就可以到诏狱里去和杨涟讨论人生了。

不过也没那么简单。

杨信对这些佃户的确不收租,但后者的余粮必须卖给他。

这些粮食不能自己出售,必须把余粮都出售给他,数量倒没有限制,但自己敢私自出售立刻收回土地。

这里相当于京城的专门战略储备粮基地。

宋应星和黄道周走过桥走上三角炮台,然后看了看这座炮台上的一尊巨炮。

“不用看了,这是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陛下赐名的,以后辽东城防重炮全都是这个,虽然价格贵了点,不过的确物有所值。”

杨信在对面说道。

这实际上按着炮弹重量得算二十四磅炮。

不过这是岸防用的,实际上他这座棱


状态提示:第三零一章 龙的巢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