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劲旅>第一卷 静静的洨河 第二十四节 鲜卑

看来,北方草原上的的鲜卑人又入侵边郡了,所有的人心里都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边关百姓又要遭殃了。

到了中午,征粮队将牛车围成一圈。众人用葫芦或瓢就着河水开始啃干粮。赵宏发现属下的脸色并不好看。连石邑城的郡国兵也是同样脸色。

“也不知道知道鲜卑人的前锋会不会到我们石邑。”

一个扛着戟,盘腿坐在地上的郡国兵在赵宏身旁面色沉重地说了一句。石邑所在的常山郡地位于太行山的北端,距离游牧、农耕的天然分界线燕山并不遥远。在鲜卑人南下的情况下,劫掠的到石邑是极有可能的事情。能看到这么明显的烽火说明鲜卑的大部队离这里可能也就只有百余里。小股鲜卑的游骑更可能随时与运粮队随时遭遇。

鲜卑人人入侵的时候一般都在这个时候五秋高马肥的时候。一方面这个季节能够为战马提供足够的草料。另一方面,这个季节正是农耕民族收获之后。许多村庄都储存了不少的粮食,而大汉帝国税收,各种粮食的转运也为鲜卑这样的劫掠者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

这个时代的鲜卑人还不像五胡乱华时那么强盛,但是也取代了匈奴成为东汉的心腹大患。说起来还真是好笑,东汉联合鲜卑打击匈奴,匈奴是被赶跑了,可是来了一个更狠的角色鲜卑,正所谓前门驱狼,后门来虎。

鲜卑是源自东胡的一个民族共同体。也就是说鲜卑是对很多个居住在某一地区部落的共称。民族共同体是民族的原始阶段,进一步发展凝聚融合就会形成比较紧密的民族。不过鲜卑人目前还处在很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对于人类生产力相对原始的社会来说,民族,部落联盟和国是一个意思。国,部落联盟,民族彼此不做区分。

比如商朝时期的鬼方,鬼方既是一个方国,又是一个部落联盟,还是一个民族共同体。这根本原因也是随着生产力的缘故,如同胎儿在母体中发育是人类进化的缩影一样,这是最早期的人类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的必然阶段,人类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部落。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之间的合作与战争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彼此战争和合作就形成了更高一层的国家,同时国家反过来也促进了部落联盟内部关系的变化。部落联盟就已经是民族共同体。后世的各种国家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用马克思的观点就是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檀石槐军事联盟之所以强盛,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与檀石槐等注意通过洽谈,联合周边诸族,攻击主要目标的策略分不开。如联合南匈奴乌桓,上郡沈氐与安定先零羌等,分道入扰东汉缘边九郡,范围从东部的幽州辽东到帝国西部凉州的武威、张掖数千里。

由于鲜卑连年扰掠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杀略不可胜数”。熹平六年,鲜卑再扰三边。汉灵帝被激怒了,派出精锐的大汉边军扫荡鲜卑。这年八月,夏育大军出高柳,名将夏育,段煨和张温号称汉灵帝时期最有名的三个边军将领。

两外两支部队,田晏大军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率领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出雁门,各率骑兵一万余人,分三路出塞,但是汉朝犯了和萨尔浒之战一样的错误分三道出击,他们深入鲜卑势力范围内二千余里。

汉军出兵3万骑兵,在当时可是一汉顶五胡的,有这三万边军实际足可正面硬撼十几万鲜卑的控弦之士。鲜卑酋长檀石槐和历代草原民族的首领一样,在汉军孤军深入,补给不畅之后,命令东、中、西等三部大人各率领部众攻击汉军。夏育等人遭到惨败,甚至连符节和辎重全都丧失,各人只率领骑兵数十人逃命奔回。占尽优势的汉军反为檀石槐的牧民所败,汉兵死者十之七八,可以说得上是元气大伤。

自那以后,东汉王朝基本已经丧失了对鲜卑人的主动进攻的能力。鲜卑人更加肆无忌惮得入侵长城的隘口,劫掠内地。汉军一般只能被动防守主要城池,而对城墙保护不到的广大地方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这让赵宏想起了前世的明末老奴,简直就是萨尔浒之战的翻版啊。老奴也是先率先出兵扰袭辽东镇,袭击破坏抚顺,故意激怒明朝政府。随后明朝万历皇帝集结辽东精锐边军,兵分四路同老奴决战。

常年烽火不断地辽东边军一直号称大明“第一强兵”。

面对山东刘六刘七起义军的大规模的马队,内地直隶的兵马被打的一败涂地。甚至有一段时间起义军的马队兵临北京城下。明政府被迫抽调辽东边军,白山黑水之间的辽东边军果然不是盖的,强大辽东边军药到病除,顺利地镇压了这次起义。

与鲜卑类似的建奴,野猪皮老奴也是在强大之后扰袭明朝的辽东镇。连续攻破抚顺,清河等地,杀掠不可胜数。结果万历也是和汉灵帝一样,征调精锐出兵讨伐老奴。

赵宏觉得不要小看落后的民族的首领,原始部落之间的残酷生存环境远远超出正常人的想象。对于战败的部落,整个部落被屠杀一空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比如蒙古人,鲜卑人的经常性屠城,就来源于他们原始部落之间残酷的战争。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首领,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不论是檀石槐还是老奴,都成功利用扰袭故意激怒中原王朝,同时也用扰袭战使中原王朝错误低估了他们的实力。中原王朝主动攻击


状态提示:第一卷 静静的洨河 第二十四节 鲜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