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白话第一编年史>卷六十 汉纪五十二(4)

初平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有日食。

曹操驻军鄄城。袁术为刘表所逼,引兵屯封丘。黑山别部及匈奴于扶罗皆归附他。曹操击破袁术军,遂围封丘。袁术败走襄邑,又走宁陵。曹操追击,接连击破之。袁术败走九江,扬州刺史陈瑀拒袁术不纳。袁术无奈,退保阴陵,集兵于淮北,复进向寿春。陈瑀惧走归下邳,袁术遂领其州。兼称徐州伯。李傕欲结袁术为援,以袁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袁绍与公孙瓒所置青州刺史田楷连战二年,士卒疲困。粮食并尽。互掠百姓。野无青草。袁绍以其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楷与战不胜,会赵歧来和解关东,公孙瓒乃与袁绍和亲,各引兵去。

三月,袁绍在薄落津,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其太守。袁绍还屯斥丘。

夏,曹操还军定陶。徐州治中东海王朗及别驾琅琊赵昱对刺史陶谦说: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播越在西京,应当遣使奉贡。陶谦于是遣赵昱奉章至长安,诏拜陶谦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以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是时,徐方百姓殷盛,粮谷丰稔,流民多归向这里。而陶谦信用谄邪,疏远忠直,刑政不治,于是徐州渐乱。

许劭避地广陵,陶谦礼之甚厚。许劭告诉他的徒弟说: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我虽厚,其实心里是不怎么待见的。遂离去。不久陶谦果然追捕寓居的诸名士,人们于是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六月,扶风大雨雹。华山崩裂。太尉周忠免。以太仆朱儁为太尉,录尚书事。

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谦击杀之。大雨昼夜二十余日,漂没民居。

袁绍出军入朝哥鹿肠山,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于毒及其众万余级,袁绍遂巡山北行,进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复斩首数万级。皆屠其屯壁,遂与黑山贼张燕及四营屠各,雁门乌桓于常山交战。张燕精兵数万,骑兵数千袁绍与吕布合击张燕,连战十余日,张燕兵士死伤虽多,袁绍军亦疲敝。遂同时俱退兵。吕布将士多暴横,袁绍患之。吕布因求还洛阳。袁绍承制以吕布领司隶校尉,遣壮士送吕布而实欲图之。吕布使人鼓筝于帐中,自己却秘密的逃走了。送吕布的壮士夜起挥刀砍帐,帐被皆坏。明日,袁绍闻吕布尚在,大惧闭城自守。吕布引军复归张扬。

前太尉曹嵩,避难在琅琊,其子曹操,令泰山守应劭迎之。曹嵩辎重百余辆。陶谦別将守阴平,士卒贪利曹嵩财宝,掩袭曹嵩于华费之间,杀之。并少子曹德皆蒙难。秋,曹操引兵击陶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陶谦兵败保走郯。

初,京雒遭董卓之乱,百姓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曹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河水为之不流。曹操攻郯,不能克。于是转攻虑,雎陵,夏丘,皆屠城。鸡犬亦尽。墟邑不再有行人。

冬十月辛丑,京师地震。有星孛于天市。

司空杨彪免。丙午,以太常赵温为司空。录尚书事。

刘虞与公孙瓒积不相能,公孙瓒数与袁绍相攻,刘虞禁之不可,于是稍节其稟假,公孙瓒怒,屡违节度。又复侵犯百姓,刘虞不能制。于是遣驿使奏章,陈其暴掠之罪。公孙瓒亦上书奏刘虞禀粮不周。二奏交弛,互相非毁。朝廷只能是依违而已。公孙瓒于是筑小城于蓟城东南以居之。刘虞数请会,公孙瓒辄称病不应。刘虞恐其终为乱,于是率所部兵十余万,讨伐公孙瓒。当时公孙瓒部曲放散在外,仓促掘东城欲走,刘虞兵无部伍,不习战,又爱民庐舍,敕令不许焚烧。又告诫军士说:不要伤了其他人,只杀公孙瓒一人而已。攻围不下,公孙瓒于是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围。刘虞兵众大溃。刘虞与官属北奔居庸关。公孙瓒追攻之,三日城陷。执刘虞并妻子还蓟。犹使其领州文书。会诏令遣使者段训增刘虞封邑,使督六州事。并拜公孙瓒前将军,封易侯。公孙瓒于是诬奏刘虞前与袁绍等谋称尊号,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妻子于蓟市。故常山相孙瑾,掾张逸,张瓒等相与一道与刘虞站在一起,骂公孙瓒不绝口。然后同死。公孙瓒传刘虞之首于京师。刘虞故吏尾随于后,劫刘虞之首归葬之。

刘虞以恩厚得众心,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初,刘虞欲遣使诣长安而难其人,大家都说:右北平田畴年二十二,年虽少,然而有奇才。刘虞于是备礼请以为掾。准备车骑将行,田畴说:如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将为众所指。愿以私行。只是期于得达而已。刘虞从之。田畴于是自选家客二十余骑俱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奔朔方。循间道至长安致命。诏拜田畴为骑都尉。田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得报驰还,比至,刘虞已死。田畴谒祭刘虞之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公孙瓒怒,购求得田畴,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将章表报送与我?田畴说: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有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对于将军未必是好事。恐怕不是将军所乐闻的。故不进于将军,况且将军既灭无罪之君,又仇守义之臣,田畴恐燕赵之士皆将蹈东海而死。再没有跟从将军的了。公孙瓒于是释放了他。

田畴北归无终,率宗族及其他附从者数百人,扫地结盟说:君仇不报,我


状态提示:卷六十 汉纪五十二(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