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军事历史>抢救大明朝>第754章 岛津是叛徒

“巴嘎,至少有500,不,是轮射,至少有1000支铁砲!”

举着望远镜看着盲目出击的几百名浪士被三门3磅炮打出的霰弹和1000支齐射的火绳枪打得死伤枕藉,大兵法家楠木正雪倒吸了一口库页岛的凉气儿!

这可真凉啊!

他的5000浪士军总共只有400支六匁筒——不是他这个兵法家不重视火药武器,而是德川幕府对各藩持有的铁砲数目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幕府的规定,一万石高可以拥有20支铁砲!

只有20支,理论上不能再多了。

不仅持有铁砲的数目有规定,长枪、弓箭、盔甲的数量,也都有严格规定,必须和石高挂钩。

一万石高按照幕府的标准可以养200——250人的军队,这是包括武士和足轻的全部数量。

所以藩拥有的军械也必须是相应的,只能装备200——250人,其中铁砲就是20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规定,就是为了防备各藩在平时积攒武器,在时机到来后大举募集平民扩军。

因此在江户时代,100万石高的藩,可以合法拥有的铁砲数目仅有2000支。

萨摩藩那样一次就卖出3000支六匁筒完全是非法行为......当然了,萨摩藩在日本江户时代拥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因为萨摩藩距离江户太远,而且历来都是强藩,还以一藩之力压服琉球国,拥有日本唯一的外藩。

所以德川幕府对萨摩藩,向来是另眼相看,有什么违法违规,也都睁一眼闭一眼。

而松前藩这样无石高的藩可以拥有多少支铁砲,则需要幕府来拍板决定。

而楠木正雪的浪士军则参考无石高藩,由幕府来定个数目。德川家光看得起楠木正雪,允许他的浪士军拥有400支铁砲——这可是20万石石高的藩才能拥有的数量!

即便这400支铁砲都能打响,面对敌人的1000支铁砲加3门大炮,在火力上根本没有胜算。

这可怎么办?楠木正雪已经有点乱了方寸了......

“总大将!”丸桥忠弥大喊道,“全军出击吧!我们有四千多名武士,只要冲上去展开肉搏,就算有十倍的清寇也不是对手!”

“可是清寇的大筒和铁砲......”楠木正雪还有那么一点犹豫,“也许可以迂回。”

“老师!”丸桥大叫道,“敌人有三百名骑马武士,我们只有几十名骑马武士,怎么能完成迂回?还是全军一起压上,用人数和武士的勇武碾压敌人吧!

而且铁砲连续发射的次数是有限的,现在清寇不断齐射,再打个几波就差不多了。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当口冲上去!”

还是丸桥这个学生的兵法高明啊!

“幺西!”楠木正雪抽出老婆家祖传的,据说是楠木正成用过的宝刀,向前一指,大喊道:“升起菊水之旗,突击!”

菊水之旗是楠木家传的军旗,楠木正雪定下的军规,升起菊水之旗,就是全军突击之时。

一时间战鼓声,军号声,呐喊声,响成了一片。四个浪士方阵开始向前挪动,端着铁砲的武士在前,然后是带着弓箭的武士,最后是持着长枪的武士。

所有的武士都披着甲,组成一团团的方阵就向清军这边逼上来了——他们集中在一起的时间不长,所以很难在冲击时维持方阵,不过阵形也没太散,弓箭手和铁砲手还围在长枪兵周围,免得被清军的骑兵冲散。

当这四个方阵终于接近清军阵地时,前方的排枪声果然停止了!

之前擅自冲锋的那一阵武士已经被击溃,死伤惨重的败逃下来,但是他们也用弓箭和铁砲和对手对射了几轮,持着长枪的武士还试图发起决死冲击,最后也被清军用火绳枪击溃。

但是他们的牺牲还是有价值的,至少使得清军的火绳枪过热,暂时没有办法打响了。

但是他们的3门青铜炮还是打出了两轮霰弹,全都打在一个日军方阵上面,将走在前排的铁砲手、弓箭手一排排的打倒!

但是清军毕竟只有3门火炮,根本无法阻挡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日军。在打完了两轮霰弹后,炮手们便“弃炮潜逃”了,与此同时,清军的那些火枪手也开始后退。

楠木正雪并没有参加冲锋,而是和几十名骑马武士在后方观战。他放下望远镜,低声道:“胜利了!”

一旁的丸桥也放下望远镜,微微摇头:“还没有......清军还有一个后阵,有一千多人,是长枪、刀顿,看来是要肉搏了。”

“那也就是胜利了!”楠木笑道,“浪士最善于肉搏,清寇不是对手!”

“哈伊!”丸桥忠弥应了一声,又举起望远镜看向前方。他总觉得事情有什么不对......

就在这时,一阵纷乱的排枪声响了起来,这是日军的三四百支铁砲在开火,然后就是巨大的呐喊声音,稍后兵器碰撞的声音。

前方的浪士方阵已经和一千五六百清军撞在一起了。那些清军看着都非常高大,所持的长枪也比日军的长枪更长,所以刚开始对撞的时候并不吃亏,还捅穿了不少武士。但是楠木和丸桥亲自选出来的浪士也都是武艺高强之辈,一旦进入近身肉搏,就必胜无疑了。

接下去发生的事情似乎验证了楠木正雪之前的判断,双方的交手战没有持续太久,清军那边就开始节节后退了。

那些大个子清军的体魄虽然强健,但是肉搏的技艺不精,也没有决死的勇气,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看来桦太岛属于大日本了!”丸桥


状态提示:第754章 岛津是叛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