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都市现代>娃娃皇帝娃娃宰相>第 4 部分阅读
官员们和新进士们的食欲得到了基本满足,于是开始说话,话题自然离不开这一次会试。也有的人把议论的重点放在小皇上和满丞相这一对奇特的搭档方面:

“听说这满丞相也是十二岁?”有人轻声问。

“是的,小皇上跟满丞相都是十二岁,据说小皇上比满丞相刚好大一天,所以小皇上自称老哥。”

“难怪……”

“难怪什么?”

“你们没看到刚才满丞相拍小皇上的肩膀么?真正的哥俩好呀。”

“一个娃娃皇帝,一个娃娃宰相,够意思的。”

虽然这上千人的宴会场面没有谁去注意人们在说些什么呢?但是对于皇上和满丞相说的话大家自然是高度关注,此时小皇上跟满丞相来到了状元席,状元孙继皋、榜眼余孟麟、探花王应选以及几位主考官一齐站起来,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小皇上把小手扬扬:“免礼,都坐下,都坐下!”于是大家坐下。

“孙状元余榜眼王探花,三位的那篇文章都写得好哇。”小皇上夸赞道。

“皇上看过我们的文章?”状元孙继皋问。

“当然看过,余榜眼王探花的也都看过,满丞相也看过,朕跟满丞相一起看的,真的写得好。”

“其实对于那八股文,我们早就厌烦了。要说八股文的弊端,我们用不着思考就能够说出一大套道理,它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使许多读书人只顾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实际学问,考中作官后,他们大都是不能够办实事的书呆子……”

“说得好,说得好呀,所以呀,你们三位的作文都得了满分。”满丞相夸奖说。

“跟我同乡的一个举人居然连《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孰为汝多知乎?’一句中的‘汝’指的是谁也不知道,你们说好笑不好笑。”榜眼余孟麟说。

“也难怪,人家对《论语》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这个题说的是孔圣人的不足之处,人家怎么想得到呢?他们根本都没想到孔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探花王应选说。

“好笑的事情还多着呢,我们县里的一个举人竟然不知道《订鬼》的作者是东汉的王充。”邻桌的支可大大声说。

“王充是什么人?一个县令属下的小官,有谁会注意像他那样的小人物的著作呢?况且那《论衡》还被当时看着异书呢。”

“其实,那王充正是一位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的人,所以他虽然地位卑微,却写出了《论衡》这样的不朽哲学著作。”

“还有的举人甚至连本朝大家罗贯中写了那几部小说还搞不清,填空处不是《粉妆楼》吗?有许多举人填不出。”

“也怪不得他们不知道,以往的考试题目从来没有考过小说,谁知道这一次考了几部小说呢?连《李娃传》和《莺莺传》这样的描写爱情的书也考,那些老学究也只能够咬笔管了?”

新进士们还在议论纷纷,小皇上和满丞相已经来到了特长生进士席。大家正议论热闹,看到皇上和满丞相来了,一齐站起,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小皇上把小手一挥:“免礼免礼!新进士们好呀!”

“托皇上的福,我们这些人凭着一技之长也成为进士了。”

“这位是……”

“董其昌,华亭董其昌。”。

“听说你的书法和绘画都很出色?”满丞相问董其昌。

“禀皇上、满丞相,要说其昌学习书法,还有一段故事。我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来可以把我评为第一,但是衷知府嫌我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我的堂侄董源正评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我,从此我开始钻研书法。”

“听说董先生的草书写得很好?”小皇上问。

“谈不上很好,不过其昌很喜欢草书。”

“草书很好看,只是难写,也有些难认。”满丞相说。

“其实写草书也是有笔划规律的,宋朝就有了学习草书的《草诀歌》,熟悉了《草诀歌》,学习写草书就快了。”

“草诀歌?写草书还有诀窍?”

“是呀,比如‘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宝盖无左畔,走之阙东边。’这四句,就是说的‘水’、‘言’、宝盖头和‘之’、‘走’这几个字和笔画的写法。再比如‘某枣借来旋’,‘之加心上恶’,‘非作浑如化’,‘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这些句子都是告诉你一些字的写法。‘点三上下心’,‘三’、‘上’、‘下’、‘心’这几个字写起来都是三个点,不过是排列组合的方式不一样。”董其昌一边说一边用手划笔画。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点三上下心’,居然一句话说出了四个字的写法,真的是诀窍,真的是诀窍呀。”满丞相也一边说话一边用手划笔画。

“这位是……还有这位……”小皇上问。

“我吕纪,这位是徐渭。我们二人喜欢画画。”二人一边说话一边从怀中拿出他们的绘画作品给小皇上和满丞相看。

“哟,画得实在好看,《鸳鸯图》?这鸳鸯画活了。《墨葡萄图》?画得好!画得好呀。”小皇上和满丞相一边欣赏一边称赞。

“这位先生大名?”满丞相问。

“程大位,安徽休宁人。”

“先生研究什么的?”

“大位就喜欢这个东西。”程大位从布袋里拿出一架小算盘


状态提示:第 4 部分阅读--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